《北京××報》訊:天通苑以南立水橋東側的跨清河橋一修三年,至今沒能開通。天通苑的居民急切地希望通過該橋修成,緩解社區交通擁堵的壓力。記者近日了解到,雖然橋體基本修成,但因為相關北苑路北延工程尚未完工,河對岸居民有異議等原因,跨清河橋何時能夠通車目前不能確定。“這橋修了三年多了,就是通不了。”有居民說。目前,包括天通苑居民在內的幾十萬人流只能通過立水橋和以東數公里處的一座無名小橋過清河到達居住區,一遇早晚高峰,橋就被堵得水泄不通,短短幾公里路要耽誤半個多小時。“天通苑人應搞一次大募捐,購買幾艘沖鋒舟,渡過清河天險……”
“村民同志們,拆遷的優惠期馬上就要到了,請您馬上簽約,馬上簽約!已簽約的村民們都已經領到補償款,開著新車,過上了舒適、幸福的新生活。請你們馬上簽約,與廣大村民共同享受舒適、幸福的新生活!……”
眼下,在昌平區的北七家村,高音喇叭整天重復著以上一段騷動人心的話:此地的幾個村正在全部拆遷,農民上樓,土地騰出來,要建一個規模巨大的“未來科技園區”。“優惠期”與“開著新車”是話中亮點。早拆,人均可獲幾萬元獎勵款,是為“優惠”,“享受舒適幸福的新生活!”概源于此。“開著新車”,并非按人頭份兒配發汽車,應理解為先行領到補償款的人中間有的買了新汽車,“享受了舒適幸福的新生活!”這里,汽車是幸福生活的標志物。其核心意思是:都開上新車了,那生活能不幸福舒適嗎?如此看來,時下的汽車=舒適=幸福=新生活,有點類似于原蘇聯的“土豆燒牛肉”之于共產主義。寫手的高妙之處就在于其深諳“借代”之法,用一個通俗易懂的“開著新車”省卻了眾多繁縟的說理和詮釋。開上新車,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成為北京人的高幸福指數的代表。
與此同時,在距北七家村南12公里的立水橋正在爆堵,那里是京北人民進出城的唯一通道,它的擁堵是京北人民共有的煩惱,北京人都知道。唯北七家村一帶村民具有先天的環境地理優勢,他們通過多年的進城實踐,摸索出一條從田間地頭兒到迂回小路,巧妙避過立水橋的一條小路。他們總要經過立水橋東幾公里處,靜悄悄的一座荒僻而冷漠的無名小橋。開始幾天,他們開上新車在那橋上徜徉,悠悠然乜斜著立水橋上那些不惜剮蹭、殊死一擠的找不著北的城里人,胸中騰起一陣陣四兩破千斤的豪邁。可幾乎一夜之間,小橋就被西邊如水般漫上來的雞賊的汽車們堵了嗓子眼兒,給這些土生土長的正在開上新車咂摸舒適幸福新生活的人們來了一個頂頭大倒彩。
這座由北苑東路通過小清河的小橋沒有類似“立水橋”那么響亮的正式名字,俗稱“清河橋”或“小清河防洪橋”甚至“無名小橋”。自打第一個來自立水橋的無可奈何的探路者發現了它,39萬天通苑和幾百萬京北新駐民們的自駕車馬上滾滾而來。自打它不經意升格為千軍萬馬奔京北的第二頸嗓咽喉,它那苗條的腰身頓時被雜沓的膠輪所彌漫,每天在它身上滾過的膠輪一條接著一條,無止歇也無間隔,甚至很多司機走到橋中間,越來越感到了屁股底下一陣陣不祥的震顫……
都走了兩年了,我都沒能看清小橋的全貌。通常,排隊通過的汽車都首尾銜接得不能旁顧,司機們只能死盯住前車的屁股,而枉顧正在經過的可憐的小橋。盡管如此,僅能對行兩輛車的橋面也給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司機們加塞、犯規的空間,只要稍有余地,就有人奮而逆行,一個接著一個,“活大該”過去了,“愛誰誰”過去了,“不走白不走”也過去了,于是前面馬上膠著——僵持——吵鬧,甚至毆打起來,于是都甭走、都陪著。經常的,對面相堵的兩個司機或怒目而視或視而不見,期望用自己的犀利或不屑讓對方遁形,但恰恰負負得正,擁堵不斷升級,時間白白耗過,要想重啟通行,就像拔掉一個個扎進皮肉里的倒刺兒……
“快點嘿,超市的半拉蘿卜要賣完了!”有人不乏幽默地喊。眾人笑,眼下高菜價,昨天晚上,北京臺告訴了老百姓們一個買到特價菜的絕招:八點半前,超市一開門就進去,那里有裂了口的西紅柿和摔成兩半截兒的白蘿卜,它們比農貿市場便宜一半……
眾人笑,反正走不了,不笑白不笑。“豆你玩”“蒜你狠”“糖太宗”“姜一軍”“蘋什么”……就是逗你樂,一樂遮千愁,可惜不斷在汽缸里做著無用功的汽油不白給,不但不白給,而且在物價的競技場上一騎絕塵,燒著它,去買兩半拉的白蘿卜就不上算了。搭上油錢,不單買正裝蘿卜不在話下,三斤重的大鱉也不在話下!更甭說為此而承受的怒氣上升、濁氣郁結、累及肝脾了。
到了晚上,這里更加上演著現代人的狂野和不羈。隔著還有兩公里,你目力所及,見那橋前橋后已是通紅一片(汽車的尾燈),你第一件事就是倒車逃離,哪來回哪。否則,一旦陷入郁結的車陣而不能自已,你很有可能就地油盡燈熄。超車、別車、強行、搶行、占道正在那里結成一個個的死結。
我竊想,如果所有雙行路都在中間裝上圍檔,一邊僅容兩拳的距離,猶如練車時的“桿考”,既有利于駕駛者車技的提高又能贏得鋼性的秩序,何樂而不為呢。就像地鐵前面的蛇行圍欄,26個彎走進去,走著、走著、只要走、就能到,不間斷、大趨勢向好,心里就給力……
圍欄雖然沒有裝,但是,山不轉水轉,我和眾多勤勞而聰明的北京人一樣,選擇了早來晚走,錯開高峰。我發誓用笨鳥先飛贏來上班路上的一路順遂,我發誓要通過起大早,來一睹這座承載著幾百萬京北人希望的“功勛橋”的全貌。
于是,從嚴冬季節的早上7點提前到6點半,從6點半提前到6點,從6點提前到5點半時,終于,伴著皎潔的月光和黎明前浪漫而自由的氣息,我第一次看清了這座正在享受片刻寧靜的小橋。狹窄的橋面、簡陋的水泥和粗鐵條合成的欄桿,成千上萬汽車碾壓得如刀光閃爍的路面,暗夜中似乎淚光點點。再過一個多小時,它又將顫抖起自己羸弱的小身板,承受著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它猶如一個被肆意撐大的針眼兒,一天天、一年年,對穿過一串串數不清的大駱駝;它又像一個早早過繼出去的“童養媳”,用自己嬌小的身軀無可奈何地強撐起這座龐大城市耷拉下來的巨大的、肉塌塌的市政缺位的肩膀。黎明給了它最后的安寧,唯有這個美麗的時段,依稀駛過的汽車們,才用美麗的尾燈幻化出現代社會的一道道魔光,“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村民同志們,拆遷優惠期的最后一天,請您馬上簽約。今天晚上,拆遷辦的同志們將等你們到24時。已經簽約的村民們已經開上新車,過上了舒適幸福的新生活。請您馬上簽約,與廣大村民共同享受舒適幸福的新生活……”
北七家“未來科技城”拆遷的高音大喇叭繼續呼喊著,猛勁騷動被拆遷者們脆弱的愛車神經。與此同時,從2010年9月6日起,天通苑有人掀起了“萬人撥打市長熱線12345活動”,敦促市政迅即啟動北苑東路跨清河橋建設。他們的口號是:“打一個電話!獻一份愛心!”“愛北京,一起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
編輯/任 涓 woshirenj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