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共6部240集,可謂鴻篇巨制;現已播出的第1部計51集,本人已捷目先睹,總的感覺:這是我國熒屏上多年不遇的華美劇作之一。何以見得?
其一,場面波瀾壯闊且看點密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室式微,群雄逐鹿;其中的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強,都想吃掉對方一家獨大。政治斗爭波譎云詭;外交斡旋巧舌生花;戰場廝殺驚心動魄。陰謀的鬼火在暗室中明滅飄忽,詭異的奇計在戰場上以生與死的形式解碼。是時,列國紛爭,狗毛翻飛,坐大者則意欲通過爭奪人才而形成霸業,獨領天下。這種無法不寬容、不得不開放的社會政治狀態和宏大的歷史背景,給百家爭鳴提供了條件。因而,儒、法、墨、兵……門派林立;各路精英均可在政治舞臺上耕云播雨,一展沖天抱負。名士學人跨國界進王宮、弄口舌說國君,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此,便有了許多看點。
其二,劇中幾個國君的謀略博弈可以鏡鑒當今社會、人生。秦國積貧積弱,但秦孝公志存高遠,敢于丟掉祖制包袱,放眼天下招賢納士;時時不忘國恥,破舊制、立新規,視變法主將如手足,亂法兄、子如寇仇,表現了一個勵精圖治政治家的雄才大略,最終得以富國強兵,一雪國恥。而魏國國君則傲視群雄,親昏庸、遠賢明,人才流失而不自覺,國家臨危而不自醒,致使國力戰力此消彼長,最終以國家的衰落為后世提供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佐證。韓國國力薄弱而不屑韜光養晦,演練新兵時張張揚揚,生怕他人小瞧了自己,結果讓鄰國產生了“韓國威脅論”,為招打挨揍埋下了禍根。齊國國君沒有足夠膽略除舊布新。在國內政治上,著重整頓吏治、懲罰貪腐,不敢像秦國那樣從根本上動刀;在對外關系上,采取無利不施援的機會主義。因而雖有勝算于桂陵、馬陵之戰的孫臏這般兵家好手,也難以再現當年桓公雄風。歷史以來楚國執國家公器的人愛奢華、喜淫樂昭昭有名;“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中外皆知。在本部劇作中,盡干些派使節恭賀別國大捷、遷都、新君即位等丟人打家伙之事。如果說秦國是生于憂患的例證,那么楚國恰好就是死于安樂的典型。
其三,劇中男女主人公崇高的愛情讓人蕩氣回腸。美麗、聰慧、俠義的白雪姑娘,在“洞香春”棋茶社通過一局“大盤滅國”之棋,一眼就看準衛鞅(后稱商鞅)是一個經天緯地之才。隨后,她以“畫工小弟”身份主動出擊,在深山茅屋中造訪了意中人。她深知豬圈難留千里馬,便竭力幫助其離魏入秦實現政治抱負。婚約既成后,她得知秦公欲嫁其妹于商鞅,便強忍巨痛黯然退回崤山煎熬歲月,寧舍一己私情,也要成就一個屬于天下蒼生的醫國圣手。當孝公駕崩,新君即位,復辟勢力甚囂塵上,她義無反顧地趕赴刑場陪夫君就義,將年青的生命祭獻給純潔的愛神。公主熒玉在爭取愛情上敢作敢為,甚至不顧身份,驚世駭俗地提出了與白姑娘共侍一夫的主張;婚姻達成后,成為商鞅執法、護法道路上的堅定支持者;危難時刻,不惜與國君和長兄反目。這位奇女子既有怒目金剛一面,又有小鳥依人一面。拔劍逼君的大公主是她,端茶侍夫的小媳婦也是她,烈火與柔水在愛情上統一了起來。
其四,劇中商鞅變法的成敗得失令人深思。商鞅的戰時秦法,冷峻、嚴苛、較為深徹。它以前無古人的恢宏氣度和震懾力,重組了國家機器,重切了社會中各個利益階層的蛋糕,解放了生產力,為后來大秦帝國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塊基石。然而,他提出的“法不推仁”、“法不賑災”、“法不容情”,卻漠視了人的正當欲望,蔑視了人類患難相助善行,甚至挑戰了人的尊嚴。法神應該是威嚴的,但決不應該面目猙獰。雖說“法不推仁”,但執法者卻應仁心宅厚;“法不賑災”,執政者卻應考慮和防止災區災民在無力自救時發生亂象。至于“法不容情”,更是千古難解之死結,因而莎士比亞才在他的劇作《威尼斯商人》中提出了以天理人情彌補法律的不足。否則,在特殊情況下,法律就成了邪惡勢力的幫兇和害人魔鬼。商鞅制定了秦法,卻又被復辟者以秦法的名義殘酷制裁,可悲可嘆,發人深思……
綜上所述,筆者相信有此華麗開場,定會好戲連臺;長篇巨制《大秦帝國》,應該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