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述了中韓兩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異同,總結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成敗經驗,并在應對策略上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期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能夠在借鑒韓國行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中,發掘出市場特性,根據自身的環境特征,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并且能夠在國際競爭中處理好競爭與合作關系,贏得更大的全球市場份額。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中韓比較 發展策略
移動互聯網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也改變了傳統的人際傳播形態和大眾輿論格局,信息傳播由單一傳輸變為互動共享,消息的源頭更多更廣,具有移動性。由于互聯網的反中心、反控制特點,輿論熱點經過互聯網的外溢與融合被極度放大。因此,只有把握移動互聯網的行業脈搏,疏導輿論走向,創造有價值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才可能在網絡發展與融合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的融合趨勢
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的技術、終端、產業、內容、服務融合趨勢日益明顯。
在未來的幾年,移動互聯網會以比傳統互聯網更快的速度發展,但是并不會完全取代傳統互聯網,而是作為其有效補充,在將來,會由于移動互聯網更符合需求的迅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的地位和角色將發生微妙的調整,移動互聯網有機會成為網絡接入的主體,而傳統互聯網作為補充形式存在,形成移動和傳統互聯網并存局面,各自利用自己的優勢提供相應的服務。該狀態也同樣適用于移動互聯網內部,未來將形成2G、3G和4G并存的局面,與傳統互聯網走上融合發展的道路。
中韓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策略比較
放眼世界移動互聯網行業,作為中國的近鄰,韓國是世界移動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新世紀以來,韓國移動互聯網起步較早,業務應用日趨豐富,產業合作日趨完善,用戶規模急劇上升。由于文化、歷史和地緣上相近,韓國移動互聯網的經驗非常值得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學習和借鑒,從網絡的升級到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從聯合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各環節到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提供,圍繞移動互聯網的終端、網絡、平臺和服務這些問題的解決,韓國移動互聯行業已經經歷了摸著石頭過河的一些挑戰,并形成了一些值得后來者借鑒的方案。
縱觀移動互聯網行業本身,運營商的作用至關重要,而政府部門也是奠定基調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從政府的引導和運營商的作用兩個角度,基于中國和韓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比較,提出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幾點策略。
(一)政府的良性引導保障行業的健康發展
韓國政府在電訊市場的發展中一直全力助推,適時裁定,引導了韓國移動互聯網行業中運營商、生產商之間的關系的良性發展。
CDMA和WCDMA的先后采用和發展都是政府在起推動作用。CDMA技術初期,全球范圍內應用不廣,而韓國政府看到其對于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重要里程碑意義,將其選定為核心技術之一并給予了大力支持。信息通信部還立法將公共軟件開發項目的允許利潤率從原有的10%提高到法定最高標準25%,以扶持本國軟件業的開發,有效地推進了行業的蓬勃發展。
借鑒韓國的成功經驗,中國通訊行業管理部門應該看到現今的不足和機會,積極引導行業發展,為移動互聯網發展及智能終端應用創造更大空間。
1、平衡運營商競爭關系,非對稱性管制,引導市場良性競爭。韓國政府所扮演的仲裁者角色,體現在扶持弱小運營商的政策上。1996年1月,正是SK電訊作為韓國電訊業的老大在韓國推出了世界首個商用CDMA移動電話服務(2G)。當SK電訊強大到別的運營商無法生存的時候,韓國政府于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帶號轉網政策。韓國的特點是:采用不對稱管制的方法,在政策實施的初期,只允許主導性運營商SK電訊的用戶單向轉網到KTF和LG電訊;半年后,才允許KTF的用戶向另外兩家運營商轉移;一年后,最小的運營商LG電訊才開始執行帶號轉網政策。①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經過不斷洗牌也在朝著平衡力量的方向發展,但是應更好地讓利于用戶。
2、引導新技術。開發新技術,逐步發展順應用戶需求的3G甚至4G技術。
3、引導運營商向國際化發展。由于韓國市場和客戶數量的局限性,韓國政府鼓勵運營商開展海外合作,用優質的亞洲落地服務滿足了大規模的歐洲移動互聯網用戶。隨著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G業務的深入合作,中國乃至亞洲地區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范圍內潛力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機遇。
4、引導運營商平衡地域差異,幫助中西部落后地區;或者政府直接補貼,以緩解我國明顯的地域發展不均的問題。
(二)運營商發揮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主導作用
只有運營商作為核心環節,在移動互聯網的行業環境中與終端生產商和內容提供商競爭,鏈接政府和用戶等上下游環節,才能實現全產業鏈的良性合作,帶動技術、內容、應用的全面繁榮。
1、技術革新。從技術的商用時間來看,韓國發展3G已有10余年,而中國只有2年。但是韓國因為從頭開始,一步一步發展,而中國則飛躍式發展直接選用最先進的技術,因此兩國現今采用的3G技術差別并不是很大。但韓國已經在多個城市開始了4G網絡的試運營。中國移動采用了自主研發的TD-SCDMA技術,目前的速率還達不到CDMA2000 EVDO和WCDMA速率,但是它對中國在4G方面的研發起到了技術積累的作用。
國內運營商應提升自身在新技術方面的競爭力,提供更快的速率、增加穩定率、加大網絡覆蓋面積,逐步發展順應用戶需求發展方向的4G技術。
2、產業鏈合作,減少內耗。協調與終端生產商的競合關系是韓國運營商成功的原因之一。在韓國,各運營商在開發新業務時,也會在業務的規劃中重點研究新業務對手機的要求,以引導其他手機廠商生產。如SK電訊與終端廠商的合作主要采取三種模式:一是補貼,讓用戶用較少的錢,可以買到有新功能的新型號手機,但用戶必須在SK電訊網絡上使用服務;二是提前在SK電訊旗下子公司生產的手機中推廣一些新的應用;三是通過SK電訊代理店來推銷這些手機。②此舉不僅節省了運營商的銷售成本,而且由于SK電訊的代理店都采用特許經營形式,代理店全部業務均來自于SK電訊集團,所以代理店對SK電訊業務和終端功能的推薦也是傾盡全力,為SK電訊的數據業務普及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3、進一步下調資費。中國和韓國的3G資費都比較高,但是相對于家庭收入來講,韓國的3G資費還是較中國的3G資費較便宜,而且韓國的三家不同運營商,分別專注于高、中、低端用戶,對市場進行細分,對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套餐,從而使所有國民都能使用3G。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推出的不限流量和時間的套餐,對3G應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中國目前三大運營商都主要針對高端用戶。中國移動所提供的低價套餐也僅是供用戶體驗一般的低流量業務而已,并不能體現3G相對于2G的優勢。目前移動互聯網資費過高仍是部分潛在用戶尚未轉化為在網用戶的原因之一,而在帶寬發展充分的情況下,資費下調之后造成的規模效益應能持平甚至超過高資費時期的利潤。
4、培養用戶意愿。通常情況下,新業務的發展有兩方面動力——需求拉動和技術推動,而通信領域,用戶大多無法預知需求,因此,大多數用戶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需要運營商通過宣傳、演示、使用等讓其對新業務了解、認識并產生需求。在韓國的街頭,移動運營商的營業廳隨處可見,營業廳里環境優美,設有新業務的宣傳和演示,用戶可隨時進去體驗新的通信業務。此外,移動運營商還經常走上街頭進行宣傳,讓用戶了解最新推出的業務。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用戶對3G特色業務產生了較高的使用需求和意愿。為了提供良好的業務體驗,韓國的運營商還在網絡方面大力推動。中國移動互聯網雖然起步不及韓國早,但是可以從服務上進行彌補,為更大帶寬容量的移動互聯網培養好用戶基礎。
5、走差異化競爭道路。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的用戶需求,提供不同資費套餐和業務組合。SK電訊和KTF都將市場細分做得淋漓盡致,它們均按照年齡對用戶進行了劃分。
中國移動互聯網前景展望
隨著3G發牌和重組的完成,中國的電信市場競爭格局發生改變,以流媒體業務為核心的視頻等增值服務還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移動互聯網業務獲取新的價值增長空間,實現由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轉型,對于運營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移動互聯網業務成為全業務運營下的競爭熱點。政府較重視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發展與創新,政策支持促進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成熟。
基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通訊和互聯網產業結合的必然走向,基于推進中國信息化進程和實現產業跨越的目的,中國應該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第二,我國具有良好的產業、市場和用戶的條件和基礎,應該選擇新的模式發展移動互聯網,在推進信息化進程的同時實現網絡通信技術的創新,提升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核心能力;第三,我國提升移動互聯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能否構建自己主導的終端平臺體系,并因此形成和領導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生態體系;第四,目前情況下,我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應發揮優勢,從應用和高層平臺入手尋求發展突破,進而向下延伸,進一步強化優勢、彌補短板,尋求深層突破。第五,能否有效整合包括移動運營商、互聯網服務、終端制造商、軟件開發商、芯片制造商在內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力量是加速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創新進程的關鍵。
參考文獻
①張勇,《市場失衡加劇 非對稱管制應擇機而行》[J].《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