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有線電視網的快速發展,央視及各上星臺等對受眾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縣級電視臺應該找準定位,利用資源優勢,做好自身的調整,增強節目的服務功能,提高節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 品牌化 本土化
縣級電視臺作為最基層的電視媒體,肩負著黨和政府聲音傳達到最基層的任務,它的責任重大。然而隨著各地上星頻道的增加,受眾選擇性更大,縣級電視臺由于資源及制作水平等各方面的缺陷,時政新聞內容上的說教,民生新聞的低俗繁瑣,經營中又大量播放低質量乃至低俗的廣告,格調和品位難以順應市場和受眾,導致縣級電視臺的觀眾越來越少,它生存空間和狀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如今大眾傳播已經進入了由“大眾”變為“小眾”、由“廣播”變成“窄播”的細分化時代,縣級電視臺要適應受眾需求,搞好欄目設置,增強競爭力,走品牌化之路,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目前,縣級臺的辦臺模式,大多是“新聞+專題+廣告+電視劇+再見”,在形式上沒有吸引力。播出時間也與中央、省市臺的重點新聞節目有沖突,沒有考慮到收視率的最大化。而浙江富陽電視臺順應市場和受眾的需求,進行了全新的改版,走上了打造品牌的道路。
一、欄目的多樣化
改版后的富陽電視臺欄目豐富,且都有很強的可視性。縣級電視臺的最大優勢是貼近群眾,節目要為老百姓辦,成為老百姓有困難可以說、有需求可以傾訴的場所。比如農村發生了道路阻塞、農資糾紛、亂收費等問題,老百姓不知道向哪些部門反映,可也沒有當地媒體可以反映,只好打省、市臺某些節目的熱線電話,給自身和省市臺添加了負擔。辦一檔民生新聞節目是改版的重頭戲。改版后推出的民生新聞欄目《有忙大家幫》,一經播出,就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該節目在內容上,反映和體現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在形態上,成為當地百姓的說話平臺,替群眾分擔解憂。
《有忙大家幫》幫助群眾解決了生活困難,得到了收視口碑雙豐收。此外,還有《富陽新聞》、《熱點面對面》、《新農村新家園》、《平安富陽》,以及生活娛樂欄目《生活let's go》、《娛樂串串燒》、《鸛山故事會》、《富春大地》等,這些欄目既貼近群眾,又形式多樣,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
二、內容的特色化
縣級電視臺在新聞選題和策劃時要用辯證、多元、交叉的思維方式來觀察事物,辦好有特色的電視欄目??h級電視臺大都設有新聞專題性欄目,但新聞專題性欄目過去大都習慣于灌輸式的報道,只是一味地敘說,沒有評論和自身的觀點,這樣節目看起來平淡乏味,沒有深度。
改版后的富陽電視臺的新聞專題性欄目借更新觀念,重新確定宣傳策略,在《富陽新聞》中不是單純地播報新聞,而是有自己的評論和觀點,恰到好處,落地有聲,形成了欄目的特色。訪談類欄目《熱點面對面》采用“主持人+嘉賓+演播室錄制”模式,突出新聞性、時效性、貼近性。
三、節目的本土化
本縣內發生的涉及時政、經濟、科教、文衛等方面的事件都是與百姓生活緊密聯系的,在報道此類新聞時,應運用本土化視角,把硬新聞軟處理,結合本地觀眾的品味,采用貼近的播報方式以及語言風格,增強節目的貼近性和可觀性,強化新聞的本土色彩。關注當地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環境,對本地的受眾而言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富陽臺的新聞節目將眼光和切口更多地對準基層,增加了對社區整治、本地突發事件、城市基礎建設等方面的報道。編輯、記者更是深入到工農業生產第一線,與廣大人民群眾廣泛接觸,采寫出了當地群眾感興趣、更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著重在新聞的“精”、“深”、“活”上做文章。
為了滿足當地群眾的信息需求,富陽電視臺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特點,開辦了系列服務類節目,如在富有地方特色的《鸛山故事會》、《新農村新家園》對農服務節目中,加大了新聞的信息量,節目中播出的“三農”典型報道,既增強了人們致富奔小康的決心,又在典型事例的指引下,開闊了農民朋友的致富渠道和領域。
四、包裝的精良化
欄目的包裝是打造品牌必不可少的方式。在欄目開辦時,從畫面的拍攝到播出形式,從欄目的包裝到內容都要體現出地方特色,還有記者和主持人在外型氣質、衣著打扮,言行舉止等各個方面,都盡量地貼近群眾。在《新農村新家園》等節目中,為避免單純介紹一些農業科普知識,編導在節目中巧妙地穿插了一些風土人物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向農民朋友講述科普的理念和黨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在改版中,富陽電視臺進行了全新的欄目包裝,所有欄目的片頭、片花、片尾的制作設計和節目內容都給百姓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頻道包裝上,富陽電視臺將過去內容模塊分散,線條不明朗的模式改為節目形態清晰,播出時段科學,播出時間準點的板塊方式。在欄目介紹和標語、廣告內容等包裝上,采用三維動畫制作,音樂節奏感強,形式活潑新穎,畫面清新雅麗,內容連接流暢,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新聞板塊的展現,使當地觀眾在早晨第一時間就能愉悅地看到本縣電視節目,得到所需的信息,讓他們足不出戶能夠了解到本縣大事新鮮事。頻道包裝、欄目形態的精心制作是確保展現欄目特色和樹立品牌的保障。
五、時間的合理化
在改版當中,富陽電視臺調整了各個節目的播出時段,實施“田忌賽馬”的策略,盡量避開中央臺、浙江臺、杭州臺的強勢強檔欄目播出的時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視率,實現最大化的宣傳效果。富陽電視臺在仔細研究中央、省、市臺的播出時段后,調整了節目的播出時段。如新聞節目《富陽新聞》的首播時間放在19點35分的這個時間,這是因為根據觀眾的收視習慣性和其它臺的強檔節目播出時段來決定的,此時《新聞聯播》和省臺強檔新聞欄目《1818黃金眼》已經結束,其他臺的高收視的綜藝節目又還沒有開始。
為了讓觀眾在收看節目時有舒適的連貫性,富陽電視臺在合理規劃調整節目時間的過程中還取消了欄目中的“硬廣告”,取消欄目與欄目之間的大量商業性廣告,這也是為了不讓觀眾在收看節目時因廣告時間太長而更換頻道。
六、人才的擴大化
媒體競爭的背后是人的智慧競爭。人的素質直接影響媒體產品的質量,影響市場拓展的對策和成效。富陽電視臺在改版的過程中,不斷廣招人才。對外面向全國招聘人員,對內調動全體人員積極性,讓拔尖人才勇于冒尖,敢挑重擔。每年,富陽電視臺對外進行了一系列人才選聘工作,選拔編輯記者,招聘電視播音員和電視編導和電視包裝人才。在對外納才的同時,還向內部挖潛,除向全局內部公開選拔編輯記者外,還啟用一批能人擔任重要崗位上的重要角色。欄目改版調整后,讓有才能的人勇挑重擔,帶領全欄目人員努力打造這個欄目。所以說媒體品牌形成與媒體人才集聚是一個互動關系。
七、活動的漸進化
如果說民生新聞《有忙大家幫》的開播是改版之后一個有特色的欄目的話,那么大型活動《唱響富春》《普通話大賽》《富陽運動休閑之星》則是打造品牌化的新途徑。這些大型活動的舉行,不僅打造了電視臺的品牌,更打造了城市的品牌。富陽電視臺發展到今天,創作理念不斷適應市場變革,表現手法、欄目形態、運作方式上更是能夠推陳出新,優質欄目不斷出現。改版后的富陽電視臺在文藝節目上不斷探索,《唱響富春》大賽的獲獎選手,走進校園,走進企業,受到了本地人的熱烈歡迎,提升了富陽電視臺的媒介形象?!镀胀ㄔ挻筚悺凡糠肢@獎的選手簽約了富陽電視臺,使活動得到更進一步的關注。
總之,富陽電視臺的品牌化戰略的實施,是縣級電視向特色與品牌化方向邁出的堅實步伐,導入品牌化建設的理念,調整管理思路,人才使用思路,經營思路是必不可少的。品牌化是縣級電視臺的做強途徑,是在激烈的電視媒體競爭中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ㄗ髡撸何髂险ù髮W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