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微博已成為網絡輿論的強力推手,在關于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發事件的討論中,顯示出了其巨大的信息擴散能力和輿論監督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上關于“樂清事件”的討論為例,對微博主們從微博平臺上的言論互動到付諸行動成立“觀察團”這一現象作出分析,以期為微博的良性發展提供具有可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微博 “樂清事件” 公民觀察團
一、微博相關概念及影響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gging),維基百科將其定義為:“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并可以公開發布的博客形式”。2006年微博在美國誕生,名為twitter,取其引申義即每個人的表達欲和分享欲。在我國,2007年5月由王興創立的飯否是大陸地區第一家微博網站。同年,嘰歪和做啥網成立。2009年8月新浪微博開始內測,2010年1月20日網易和搜狐在同一時間分別開始微博項目的內測和公測。截止2011年3月,新浪微博用戶總數突破一億,加上搜狐、網易等門戶微博以及飯否等其他獨立微博,中國的微博用戶數已達兩億以上,微博成為時下最火的表達工具,微博時代已然到來。
微博是Web2.0時代新興起的一種集成化、開放化的互聯網社交服務。微博囊括了web2.0的七大核心內涵,“即以flicker相冊為代表的標簽,非分類的;以Gmail、Google maps為代表的豐富的用戶體驗;以eBay reputation、Amazon reviews為代表的用戶作為貢獻者;以Google AdSe-
nse為代表的用戶自主,實現長尾;以Bl-
ogs為代表的參與,非出版;以Wikipedia為代表的徹底的信任;以Bit Torrent為代表的完全去中心化。”①這足以看出微博作為媒體,天生具有非常大的兼容性和整合性。
以時下最熱門的新浪微博為例,它的大致運營方式是:任何用戶向微博上傳每條不超過140字的消息,該用戶相應的“粉絲”就能及時查看該信息并發表評論。所謂“粉絲”,就是指關注某一賬號所發布內容的其他用戶。而用戶也可以主動“關注”別人,即加關注。“它通過限制信息字數、即時抵達、用戶自主收發和鑒別真偽的方式,實現了自主、互動、簡潔、快速的信息傳播。”②
“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是新浪微博首頁輸入框旁的提示語,里面包含的兩個關鍵點:即時和新事。可見微博具有天生的媒體特性。微博以其獨有的即時信息發布與獲取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從而為網絡輿論監督的迅速見效提供了可能。在無形的推動下,微博在建構公眾輿論、推動社會議題討論等方面擔任了重要角色。在2010年末的”樂清事件”中,微博全面跟進事件發展,在事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樂清事件”中新浪微博的互動情況,討論微博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發事件中的積極和消極作用,為正確引導微博輿論提供建議。
二、“樂清事件”中的微博互動
2010年12月25日上午9時許,浙江樂清原村主任錢云會被工程車碾壓致死。錢云會死前曾多次舉報當地一些工程違法征地,有報道稱其死亡事件存多個疑點,然而在當地的新聞門戶網站上,錢云會之死化為一條簡訊:“樂清蒲岐鎮今日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網絡上紛紛傳言,錢云會死于一場謀殺。12月29日晚,溫州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錢云會命案事實已經查清,排除謀殺可能,確定為交通肇事案。由于發布會對判定結果的解釋不夠詳盡,微博上網友反應激烈,強烈要求公布事實真相并提供相關證據。與此同時,由知名微博博主們自發組織的多個公民調查團,奔赴樂清,旨在為公眾揭露樂清命案真相。此舉,在社會上受到極高的關注,成為微博參與公共輿論構建的標志性事件。
從微博互動情況來看(見下表),微博的言論還是相對理性和克制的。尤其是以于建嶸、笑蜀等社會精英為代表的微博,并沒有急于對錢云會是死于謀殺的謠言表態,而是以學者的嚴謹態度來客觀分析事件,并及時發布了解的事件近況。
三、“樂清事件”中的微博互動表明的問題
自媒體時代真正來臨。當博客出現時,不少學者預言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但是傳播工具、版面、文字表達能力的局限,使得博客并沒有發展成為預期中強大的自媒體工具。微博的出現恰恰彌補了博客的局限性,即時消息的獲取和發布功能,越過了時間與空間的藩籬,“把個體傳播的社會參與推向了高潮,形成了彼此互動的即時立體社會傳播網絡”。③
微博用戶以現場直播的方式推動著社會公共事件的發展。“樂清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開始進入微博公共話語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然后經由媒體人和網絡意見領袖的轉發放大影響力,隨即對相關利益者形成輿論壓力,也對相關部門在處理該事件上形成了及時的動力和全程的監督,促使該事件及時得到合理解決。
在“樂清事件”中,由于建嶸、笑蜀領銜設立的微博“學界公民樂清觀察團”表現可圈可點。調查團成員親自前往樂清進行調查,通過微博隨時公布調查情況,最后將調查結果公布于眾。雖然最后的調查結果不盡人意,但是這是微博作為自媒體輿論組織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微博對涉及公眾利益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發事件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互聯網報道突發事件的生態環境,但微博畢竟還只是網絡時代的一種新興媒體應用,其專業性仍然無法與專業新聞機構相媲美。
微博正在發展的路上,很多還是個未知數。但不可否認,微博的影響力正在逐日上升,我們可以對它有更好的期待!
參考文獻
①Tim O’Reilly.What Is Web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ear[EB/OL](2005-09-30)[2010-03-07]http:
//oreilly.com/pub/a/web2/archive/w-
hat-is-web-20.html?page=5
②劉暉,《Twitter:微博客時代的到來》[J].《傳媒》,2009(10)
③任孟山、朱振明,《試論伊朗“Twi-
tter革命”中社會媒體的政治傳播功能》[J].《國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