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尚雜志作為當代女性的精神伴侶和“閨中密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優雅》為例,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時尚雜志中女性的媒介形象建構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發現時尚雜志依舊無法擺脫父權制下的窠臼,大眾媒介在幫助女性認識自身獨立價值、強化個體意識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
【關鍵詞】時尚雜志 媒介 《優雅》 女性形象
一、研究目的
作為二十世紀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波伏娃為我們開啟了女性主義研究的大門,女性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并日益強大起來。她曾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構的”。如今,隨著大眾媒介在現代社會中發揮的文化影響力加強,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建構研究成為一個重要領域。迄今為止,國內學者發表的關于女性形象建構研究的論文數量繁多,其結論基本趨于一致,即認為媒介在建構女性形象的過程中存在著刻板成見和歧視女性的現象。因此,本文將女性時尚雜志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考察近年來女性時尚雜志在女性媒介形象建構上的問題是否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也是筆者對時尚雜志的興趣使然。時尚雜志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美的視覺享受,更可以傳播思想和理念。該類雜志的目標讀者——白領女性,她們經濟獨立,學業優秀,職業層次較高,追求事業的成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那么,針對白領女性 “量身定做”的時尚雜志在建構女性形象的時候,究竟是對女性形象真實再現和積極探討還是停留在對一種虛幻不可及的目標的刻意塑造上?這就是本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選擇的是《優雅》這本時尚生活類雜志——因其不再想被華麗流光的物件衣飾包圍得層巒疊嶂,不再想當物質至上和濫觴時尚的門徒,不再想被纏繞在無限放大和推崇的美麗虛無的夢境之中,2007年4月《優雅》決定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版。改版之后以原創精神貼近女性生活,對時尚訊息的羅列不茍同,而是站在智慧生存的至高點,探索中國女性的生存狀態,為女人們的夢想樹立一個真實的燈塔。筆者希望通過本研究探討“優雅女性”和現實女性之間的關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雜志風格的轉變作為抽樣基準,以2007年5月刊作為抽樣起點,2010年12月刊作為終點,并假設雜志中的女性人物專訪為雜志定位的“現代優雅女性”,從44期中挑選出52位受訪者。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利用內容分析、量化的特質,整理《優雅》女性專訪報道中的主題以及受訪者的教育背景、職業以及人物特質。
三、研究結果
?。ㄒ唬皟炑排浴钡牡赜蚍植?br/> 在52位受訪者當中,上海人(19.2%)、北京人(17.3%)、四川人(17.3%)位居前三甲,其次是臺灣人(11.5%)、湖南人(3.9%)、浙江人(3.9%),還有一些零散分布的受訪者(19.2%)以及未提及的受訪者(7.7%)。
以上數據表明,上海、北京和四川是《優雅》的重點目標區域?!秲炑拧繁局⒆銍鴥?、放眼世界的宗旨進行采編,但目標城市依然傾向于沿海發達城市(59.6%),內陸的目標城市(32.7%)僅限制在根據地周圍。這是否意味著“優雅女性”更屬于發達城市?只有發達城市的女性更適合成為“優雅”的代表?“優雅”與經濟實力是否存在必然聯系?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由低到高排列。當我們處于較低層次的需求時,優雅該從何而來?雖然經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未來走向,但這并不意味著出身于二三線城市、沒有背景,但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不會成為優雅的成功女性。《優雅》突出展現一線城市土生土長的優秀女性,對于靠自身努力躋身至一線城市并獲得成功的優秀女性并沒有多介紹,這不禁讓我們陷入一種疑惑:究竟是富裕的家世背景、優越的成長環境,還是個人的奮斗努力成就了如此這般的“優雅女性”?此般“優雅女性”的成功故事可復制性到底有多高?
(二)“優雅女性”的學歷
在分析“優雅女性”的學歷分布情況之前,我們對52位受訪者所處的年齡階段進行了初步的統計,研究發現:年齡介于30~39歲之間的人數占62%;20~29歲和40歲以上的比例各占15%,未提及占8%。
52位受訪者也是的高學歷分布。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并取得學歷(碩士以上)的女性占17.3%,擁有博士學歷的女性占9.6%,擁有碩士學歷的女性占25%,擁有本科學歷的女性占34.6%,本科肄業或以下的女性占7.7%,未提及的占5.8%??梢姼邔W歷是“優雅女性”的重要條件之一。
?。ㄈ皟炑排浴钡穆殬I
多半“優雅女性”在多個領域共同發展(52%),從事傳媒/作家/影視/文藝類工作的較多,占36.7%,其次是教育/培訓類占13.9%,互聯網IT和設計領域分別占7.6%和6.3%,金融和翻譯僅各占1.3%,沒有受訪者涉足政治領域。
上述數據表明,“優雅女性”的職業領域主要在傳媒和文化教育方面,這不僅是時尚雜志關注的焦點,讀者也頗感興趣。這樣的分布顯示現代女性在相對女性化的職業領域里取得的成就更大,而在男性化職業領域里所占比例很小。
?。ㄋ模皟炑排浴钡穆毼?br/> 本研究將受訪者的職位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高級管理者(占26.9%),包括董事長、執行長、總裁、副總裁、總經理;第二類為中層管理者(占63.5%),包括傳媒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創意工作者、專家學者、法律從業者;第三類為一般職員(9.6%),包括私營業主和家庭主婦。
由此可見,“優雅女性”雖不乏高級管理者,但中層管理者仍占很大部分。這樣的結果與受訪者多數從事傳媒文化藝術教育工作有很大關系,從商的“優雅女性”并不占據主導地位,這其中也有配偶從商、夫唱婦隨的原因。
?。ㄎ澹皟炑排浴钡奶刭|
根據改版后《優雅》的定位與導向,我們對“優雅女性”進行了十項特質分析。研究發現:執著勤奮、勇于冒險及挑戰、精明干練是最突出的三項特質,分別占17.3%、15.4%、13.5%。
因此,執著勤奮、勇于冒險及挑戰、精明干練、簡單隨性、個性獨立是“優雅女性”獲得成功的重要特質,說明《優雅》在轉型后更加看重女性的內涵,不再為膚淺的華麗外表做嫁衣。與此同時,“優雅女人”也與傳統的“鐵娘子”不同,可以適時作出取舍是智慧女性的精髓所在。
?。皟炑排浴敝饕h題
在44期相關女性人物專訪報道中,主要敘述的內容包括成長經歷、事業成功的過程、平日的工作狀態、婚戀情況、對待愛情的態度、事業和婚姻家庭的關系處理、對待孩子的態度、個人愛好、美麗心得及其他共十項。本研究主要對婚戀情況,對待愛情的態度、事業和婚姻家庭的關系處理三項做進一步分析。
1、受訪者的婚戀情況。對受訪者婚戀情況的統計顯示,單身女性(未婚50%,離異5.8%)的比例高于已婚女性(40.4%),而且單身的“優雅女性”中,30歲以上的共17人,占單身人數的65.4%。這說明“優雅女性”同時也面臨“剩女”危機,但這卻是對父權社會下傳統女性觀念的一種挑戰?!皟炑拧痹噲D證明女性不依賴男性同樣活得精彩、快樂。
2、受訪者對愛情的態度。受訪者對待愛情的態度大體上是積極的(69.3%),認為愛情是美好的,單身的仍然渴望愛情,已婚的為婚姻生活創造和注入活力;僅有少部分人對愛情抱消極態度(9.6%),認為愛情是稍縱即逝的;另有一小部分人未表態(21.2%)。
3、受訪者對事業和家庭關系的處理。在對待事業和家庭關系的處理問題上,25%的女性認為自己可以二者兼顧,19.2%的女性表示兩者兼顧但更側重事業,13.5%的女性表示兩者兼顧但更側重家庭,把事業作為第一位的占7.7%,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占5.8%,未提及的占28.8%。
這些數據說明,“優雅女性”更看重尋找事業和家庭的平衡點,在具體問題上根據情況稍微傾向其中一方是不錯的方法和策略。
結語
號稱中國最有文化的女性時尚生活雜志,《優雅》自2007年5月決定與過去說再見,在一條“智慧生存”的道路上摸索前進。本研究得出《優雅》建構現代女性形象的特征包括高學歷、高收入、較高社會階層、主要分布在沿海發達城市、從事職業以傳媒、影視、文化、文藝、教育等為主,年齡30歲以上居多,執著勤奮、勇于冒險及挑戰、精明干練是最主要的特質,單身居多、愛情觀積極、在對待事業和家庭關系的處理上選擇尋找平衡點來兼顧。
《優雅》的華麗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某些問題仍需商榷。
第一,《優雅》傾向于選擇沿海發達城市的女性作為采訪對象,這是否會加深我們對內陸城市的刻板成見?甚至認為內陸鮮有優雅的女性?對其根據地四川的高頻次選擇,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種“地方保護主義”?這是否與《優雅》的全球化視野相違背?
第二,根據比對筆者發現,多數的成功“優雅”女性要么家庭富裕,要么身處發達城市,這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是否只是勵志的遠方燈塔?筆者很遺憾沒有看到一位僅靠自我奮斗取得成功的“杜拉拉”式人物。
第三,在52個采訪報道中,筆者依然看到一些借助配偶力量進行的各種“優雅的表演”,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為是對迎合大眾心理和受眾固有性別意識的一種妥協。大眾媒介作為傳達社會文化的重要途徑和工具,難免要表現傳統文化中原有的性別觀點,以幫助公眾認識和把握世界,不可能時刻以“新女性”的形象與受眾公開作對,需要偶爾以男性的主導和力量幫助女性實現“優雅”的轉身,表達和塑造所謂“優雅”的現代女性形象。
綜上所述,媒體在幫助女性認識自身獨立價值、更新思想觀念、改變弱者心態和依附心理、強化個體意識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偻跣〔ǎ对囄鲋袊匀后w的分化與分層》[J].《婦女研究論叢》,2005(5)
?、趧僦?,《被建構的女性——對當代女性雜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研究》[J].《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