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內容分析法,探討當前幾部熱門電視劇中對婆媳關系的建構。通過所選的十部現實性較強的電視劇,可以發現,其所呈現的過程基本都是矛盾層出不窮,但都是以家庭和睦為結局的,這與我們的道德傳統和社會所提倡的和諧風氣是一致的。筆者通過這十部戲,總結出婆媳矛盾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婆媳關系 媒介 情感沖突
一、引言
(一)婆媳關系的重要性
婆媳關系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中一個傳統的難題,永恒的話題。當前,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在當代中國,婆媳關系仍是家庭關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家和萬事興”,如今,我們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小家”的和睦至為重要。而在家庭關系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婆媳關系,如果彼此不和,甚至發生劇烈的矛盾沖突,家庭就會面臨名存實亡的危險,還會間接影響鄰里和睦和周邊的安寧。而生活在不良家庭氛圍中的下一代,也將面臨更多的心理問題。
在現實當中也流行著一些俗語,借此來說明婆媳關系的復雜性和重要性:
俗語一:“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說婆媳關系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系,如夫妻關系、祖孫關系等。第二是指婆媳關系是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系。
俗語二:“十對婆媳九不和”。婆媳矛盾一直是千百年來令走入婚姻圍城的女性為之困擾,也令所有男性為之頭疼的問題。婆媳相處如“母女”的可謂少之又少。
俗語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主要是指封建社會中,婆媳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系,媳婦必須俯首聽命于婆婆,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同時,這種關系也形成了一種婦女壓迫婦女的惡性循環。
俗語四:“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萬年修得好公婆。”這句俗語形象地說明了好的婆媳關系來之不易。
俗語五:“有了老婆忘了娘”。婆媳產生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母子之愛和夫妻之愛的沖突,其實兩種愛之間并沒根本沖突,處理好了,婆婆也會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妻子也會因愛自己的丈夫而去愛自己的婆婆。
俗語六:“嫁個好老公不如找個好婆婆”。可見婆媳關系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也可看到媳婦和婆婆之間的關系不是天生矛盾的,他們也希望和睦相處,只是沒有平衡好這方面的關系罷了。
從這些俗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婆媳關系在整個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婆媳關系若不融洽的話,整個家庭很難有一個溫馨的氛圍。
(二)電視劇的影響力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電視已經基本普及到家家戶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電視媒體作為當前社會的主流媒體之一,是人們了解信息、篩選信息的重要渠道,為人們的學習、汲取相關的知識以及娛樂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而作為占據主要黃金時段的電視劇的影響力更是不言而喻。目前各大衛視推出的黃金檔,白天檔,夜間檔電視劇轟炸式地播出,更有安徽衛視的“劇行天下”引領了連環播電視劇的浪潮。
那么作為家庭重要關系的婆媳關系是怎樣在電視劇中呈現的呢?它是否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相符呢?是否與我們社會中大力宣揚的“百善孝為先”相符呢?這些電視劇對于我們的意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都在這篇論文的探討范圍之內。
二、當今熱門電視劇中呈現的婆媳關系
本研究選取的電視劇是根據關鍵詞“婆媳關系的電視劇推薦”等通過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后選取出的,主要選取的是關于中國大陸方面、非古裝劇題材的網友熱評電視劇。包括:《雙面膠》、《媳婦的美好時代》、《婆婆》、《金婚》、《王貴與安娜》、《婆婆來了》、《麻辣婆媳》、《婆家娘家》、《我的美麗人生》以及網站熱推的1998年的《婆婆媳婦和小姑》。其中《金婚》、《王貴與安娜》這兩部戲中,主要不是反映婆媳關系,但是其中涉及的婆媳關系的戲份較為經典,所以經過網絡推薦也選入本文的研究范圍之內。本文就通過這十部電視劇來分析當前在電視劇中呈現的婆媳關系是怎樣的。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第一,所選取的十部電視劇都反映了當今社會中的婆媳關系,其中以《金婚》最為典型,時間跨度從上世紀50年代一直到當今。其次是《王貴與安娜》,時間跨度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
第二,從“矛盾沖突”這一項可以看出,十部電視劇中有四部都直接表現了鄉下婆婆和城里兒媳的矛盾,包括《雙面膠》、《金婚》、《王貴與安娜》和《婆婆來了》。其他的主要是圍繞家庭各種矛盾沖突展開。這不僅表現了隔代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也表現了城鄉之間、貧富之間的差異和矛盾。
第三,從“婆媳關系在劇情中的主要發展概況”這一項可以看出,婆媳矛盾基本上是貫穿始終的。不論是 《媳婦的美好時代》《我的美麗人生》里極具包容性的媳婦,還是《婆婆》里頭極具包容性的婆婆,還是婆媳互不包容的其他幾部戲里,婆媳矛盾都是貫穿其中。
第四,從十部電視劇的結局來看,基本都是無論婆媳關系怎樣的復雜與難以調和,最終均以家庭的大和睦作為結果。
(一)婆媳主要矛盾
通過這些電視劇,反映的婆媳及家庭主要矛盾沖突表現包括:
1、情感敵意。家庭的基本關系有兩種:一是夫妻關系,一是親子關系,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婆媳關系在家庭人際關系中更有其特殊性,既沒有親子關系所具有的穩定性,也沒有婚姻關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延伸而形成的,所以極不穩定,很容易因一些小事兒引發矛盾。
在《雙面膠》和《王貴與安娜》中,婆媳勢不兩立,兒子只能被迫二選一,要么趕走母親,要么和妻子離婚,拉開了一場有你沒我的感情拉鋸戰。
2、心理屏障。心理屏障是指一個人的心態由于某種心理障礙的作用而阻隔自身實施某種行為,從而難以溝通融合。婆婆的心理屏障一般是,認為自己是長者,辛苦養育兒子很多年,并且對整個家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媳婦理應畢恭畢敬,尊重長者。而媳婦的心理屏障主要是由于隔代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而格格不入又缺乏溝通。再加上性格和興趣愛好的差異,更不愿意進行溝通。這些就無形的在婆媳間構成了一道心理屏障。
3、家庭角色的不滿以及生活習慣的沖突。這與第二點的心理屏障有很大的關系。心理屏障導致婆媳互相認為對方沒有做好。這在《雙面膠》、《金婚》、《婆婆來了》等三部戲中反映特別明顯。婆婆看不慣媳婦的言行舉止,媳婦也沒有轉換過來自己的角色。互相也因對方沒有把自己當做至親因而疏遠,更因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而矛盾層出。
4、養育孩子沖突。這在《雙面膠》、《金婚》、《王貴與安娜》中都反映較多。這類沖突的主要原因是婆媳對養育孩子的觀念、方法不一而引發的。
5、經濟利益沖突。這在《雙面膠》、《婆婆來了》、《媳婦的美好時代》與《婆家娘家》里都有所表現。小的沖突如在吃飯、穿衣的花銷上,婆媳看法不一;大的沖突是在買房和投資創業上。
6、感情沖突。這在《王貴與安娜》、《金婚》、《媳婦的美好時代》等劇中都有體現,但這些電視劇基本都沒有以“第三者”為噱頭而多加表現,主人公在劇中對于此類問題基本都處理得當,劇中主要表現的還是主人公雙方對感情的執著與堅定。
(二)對于如何處理婆媳關系的幾點思考
1、拋棄“婆媳是宿敵”的傳統觀念。觀念的改變至關重要。婆媳本是一家人,遇到矛盾時多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出發點,真正的像至親一樣的對待彼此。
2、加強溝通,相互尊重與諒解。婆媳之間應該經常溝通,了解雙方的觀念、態度、想法等,真正的以一家人的態度來接納對方。雙方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于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雙方應彼此尊重,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3、發揮兒子的中介作用。婆媳關系是親子關系與夫妻關系的延伸,兒子作為婆媳關系的中介點,熟知雙方的性格與習慣等等。因此,兒子在處理婆媳關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在平時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以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一方面,婆媳發生矛盾時可以起疏導作用,消除隔閡,化解矛盾。
4、盡量避免爭吵。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有矛盾摩擦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因為婆媳關系在家中的特殊性,沒有親子關系的親情,沒有夫妻關系的感情,爭吵過后不易恢復,所以婆媳更應避免爭吵,而應該互相包容與體諒,多理解相信對方的出發點是好的。
5、物質孝敬與情感交流相結合。兒媳要經常給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也要給予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經濟上的贍養。雖然老人最大的期待不是后輩能給予多少物質上的孝敬,但物質孝敬很大程度上能體現后輩對于老人的一片心意。
結語
通過對這十部電視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當代大陸的熱門婆媳劇所呈現的婆媳關系存在著復雜眾多的矛盾沖突,這與現實當中的大多數情況都是相似的,但不管矛盾沖突如何的激烈,電視劇的結尾基本以婆媳雙方互相理解關愛,家庭最終和睦為終,這與婆媳期望的共同的家庭和睦與發展的目的是一致的,也與我們所宣揚和倡導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與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是一致的。
這些源于生活、濃縮于生活的矛盾沖突不斷的婆媳劇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閑暇時間的娛樂與放松,更多的是帶給我們關于家庭關系的思考。無論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何種角色,都可以在這些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切身感覺到劇中人物的悲喜怒憤,從而反思自己,與家人達到更好的理解與溝通。
參考文獻
①朱東麗,《婆媳沖突的社會學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②劉彩玲,《婆媳關系的倫理調適》[J].湖南師范大學,2006
③崔應令,《婆媳關系與當代鄉村和諧家庭的構建》[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