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十一年輝煌路,極大增強了盱眙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為盱眙群眾文化建設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如果說經濟社會發展是過河,那龍蝦節就是一座橋,引領盱眙走上差異化競爭、跨越式前進的“快車道”,為我們破解特色發展這一難題作了最生動的詮釋。
龍蝦節的成功,首先是“依托資源、繁榮文化、彰顯特色”辦節思路的成功。省委主要領導在盱眙調研視察時曾指示:“盱眙要從自身的資源條件和優勢出發,找準發展定位,拓寬發展思路。以龍蝦等產業為龍頭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以休閑旅游為重點帶動服務業發展”。我們落實省委主要領導重要指示,要將龍蝦節成功經驗復制到盱眙特色文化發展上,放大自身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創造以“特”取勝的縣域文化,發展“盱眙節慶文化模式”。
節慶文化源遠流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慶文化集中體現人們心理特征,表現民族性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愉悅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對于民族繁榮和社會進步具有非凡的社會價值。節慶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積極開發培育和諧溫馨的節慶文化,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對于激勵民族精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繁榮和發展群眾文化很有意義。
一、開展節慶文化活動的社會意義深遠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重大節日、紀念日,一個社會團體、地區也有自己的節日,“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是世界性的。
傳統節日古老,節慶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傳統節日展示民族形象,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內容,是重要的民族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一個民族的標志。時令性節日為新季節的來臨歡慶。有的節日紀念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動或重要人物,激勵后人團結和睦,凝聚人心,激發愛國主義熱忱。有的節日由宗教節日演變而來,有的節日是社交節日、商貿節日、游藝娛樂節日。有的民族將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移植,稍作改造,為我所用,如每年一度的“龍蝦節”、“美食節”。國家以及地區還新辦節日,如民族文化節、藝術節、民歌節、植樹節等。節慶活動的開展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激勵群眾斗志,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制定新藍圖,展望美好明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節日具有很強的時令性。大多數節日都是一年一度,莊嚴隆重,熱烈喜慶。人們放松心情,進行體育競技、文藝演出、歌詠比賽。節慶活動吉祥喜慶、熱烈歡快,是社會生活的潤滑劑,是人生旅途的快樂驛站。
節慶文化具有傳承當地傳統文化的功能。每逢舉行各種游藝活動,很多地方往往通宵達旦,集中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現,積淀著人們的精神財富。
節慶文化能夠增強地方的凝聚力、親和力,傳統節日活動蘊含深厚的人文底蘊。節日是友人團聚的日子,是聚會的佳期,講亙古,敘親情,增進朋友間感情,增強干群間親和力,強化民眾的認同感。特別像“龍蝦節”這樣的重大節日,在外鄉工作學習的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趕來與家人友人團聚,神州大地形成火爆的“龍蝦潮”。傳統節日聚會增強了凝聚力,弘揚了愛國主義,促進了社會團結和諧,為社會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節慶文化可以促進群眾文化交流。節日自古就是匯集八方來客,人潮涌動,商賈云集的日子。過節人人都買東西、看演出,人們有閑暇跳舞唱歌。節日能刺激消費,拉動市場,有的組織貿易洽談。由于節慶活動,人員往來增多,人與人之間增加感情,促進文化藝術與經濟技術交流。
節慶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每逢節日,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同事同行、單位及媒體都互送祝福。節日期間人們放松休息,調節身體機能,恢復體力,準備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新的建設熱潮。節日里的音樂歌舞、游藝娛樂、體育比賽愉悅精神,是常年忙碌者的潤滑劑和調節劑。節慶活動振奮當地群眾精神,鼓舞干勁,激發人們的建設熱情。
二、節慶文化的和諧發展有力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盱眙舉辦的“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文化活動連續不斷,春有“大廟會”、“紅五月”群眾歌詠、龍蝦節系列活動,夏有娛樂納涼的“夏日文化廣場”和“七一”、“八月擁軍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秋有圍繞國慶大合唱、重陽、園區周年慶典開展的金秋系列文化活動,冬有元旦、春節、正月十五的特色文化過大年聯歡活動,每年都吸引上萬群眾參加。
節慶文化在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節日活動備受公眾關注和媒體青睞。一個國家的節日,舉國歡慶。一個民族的節日,人心激動,群情振奮。趁節日之際回顧歷史,繼承傳統,總結建設成就,展示形象,激勵區域內人民奮發作為。但是,全球一體化浪潮和現代信息的廣泛傳播使社會生活多樣化,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生活似乎離開歷史文化傳統的軌道漸行漸遠。人們的物質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形式多樣化,在為節日歡欣鼓舞的同時不禁深思,節慶活動怎樣才能辦得更好呢?
盱眙毎年隨著龍蝦節的臨近,各類文化藝術慶典相繼展開,喜迎龍蝦節的“攝影書畫展”首先登場,接著是藝術系列賽事活動,如“舞蹈器樂、卡拉OK大賽”、“曲藝小品大賽”等。預賽選出的文藝作品也為節日期間的文藝演出提供了優秀精湛的內容,節日期間人們不但能看到明星大腕的表演,自己也可親自參與,其樂融融。
龍蝦節的舉辦是文化先行,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其特點是群眾參與面廣,活動內容豐富。歷年龍蝦節大型演出多達七、八場,自發性參與的中小群眾文藝活動有幾十場,充分體現文化藝術的大聚會,吸引了廣大群眾的熱情參與。在人人融入的節慶文化氛圍中,人人都是觀眾,人人都是演員,直接推動了鄉鎮、社區、企業、校園、軍營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三、“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的發展方向
適應服務社會公眾的需要。我國正處在傳統家族社會向現代公民社會轉變的過程中,節慶的活動空間應由家庭向社會擴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節慶日在當代社會的影響力。
形成文化品牌與節慶休閑娛樂并重的價值取向。在傳統節慶中,信仰、祭祀占主導地位,現代社會則更看重節慶的身心娛樂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保持傳統節慶的基本元素,更要探索將傳統文化的信仰與情感融入休閑娛樂的實現方式,賦予傳統節慶新的活力。
維護文化多樣性,維護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在聲息相通的“地球村”時代,形成開放包容的節慶文化勢在必行,鑒于傳統節日長期被沖擊而式微的社會現實,現行政策和政府倡導的重點應向傳統節日傾斜,努力形成以民族傳統節日和我國現代政治性節日為主體,地方節日、外來節日和新型節會共同發展的節日文化生態。
必須珍視民族傳統,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文化。節慶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理念和深廣的社會價值。每逢節日,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寓教于樂,在載歌載舞的歡暢中傳揚。節慶活動應該更加注重節日的內涵,珍視傳統,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同時要發展節日在增強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經濟貿易方面的作用,但不能只盯著節日的商機,而應該注重節日的文化內涵,發掘和弘揚節日在傳承文化傳統方面的意義。“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沒有傳統之“戲”,何“唱”之有?重視節慶活動對商業貿易和經濟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不是將節日商業化,而應該適當淡化辦節形式,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市民文化娛樂生活的豐富,節慶活動首先是文化的、社會的,其次才是經濟和商業貿易的。
培育發展和諧溫馨、積極向上的節慶文化,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增磚添瓦,為民族團結進步貢獻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人為本,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構建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注重節日對于增進民族親情,促進家庭和睦,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增強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和重大價值。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節日和熱烈喜慶的節慶活動,弘揚愛國主義,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發展。要摒棄那種趁節日之機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做法,要喜慶熱烈,不要鬧嚷嚷亂哄哄。節慶活動既要隆重熱烈,又要節儉實際,樸素大方。要豐富節慶文化活動內容,積極開展精彩紛呈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拓展節慶活動的多方面功能,充分展示節慶活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提倡隆重喜慶、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節儉大方的節慶活動。要不斷豐富節慶文化,讓節日更加喜慶,更加文明,更加祥和,更加溫馨,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文化館)
實習編輯:王雨燕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