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鄭州日報》的副刊《鄭風》為例,探討了文學作品對當今對報紙的影響。
【關鍵詞】黨報 副刊文學 副刊
當今,傳播科技的蓬勃發展,媒介的網絡化、信息的數字化、傳播的全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媒介環境。近幾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猛烈沖擊下,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報業出現了艱難的命運抉擇,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報業,很多有影響的報紙縮減版面、免費發行甚至有的被迫停刊、被迫關閉。我國的報業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中國報界宗師趙超構曾言:“新聞是報紙的靈魂,副刊是報紙的面孔,報紙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一張報紙有新聞、資訊、藝術作品、廣告等,歸結起來就是:報紙=新聞報道+文學作品。新聞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默多克和《時代》周刊前主編、CNN前董事長兼CEO沃爾特·艾薩克森,幾乎同時認為現在報紙的問題在于內容,而不是經營。然而,在信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今天,報紙只靠新聞信息的傳播來參與市場是沒有獨特性的,只有報紙的副刊、報紙的文學性才能讓各個報紙區別開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有效參與競爭。
本文選取《鄭州日報》2011年2月1日到4月19日的八十期報紙(2月4日-2月8日春節假期休刊)的副刊來分析其文學性。《鄭州日報》的主打副刊《鄭風》除去周日版的十期報紙和特殊節假日沒有設版,“鄭風”共出刊48期,出刊率達60.0%。
“鄭風”每期刊登內容主要有:散文,隨筆,小小說,現代詩壇,新書架,賞碟,國畫,攝影作品,書法作品,連載報告文學和歷史故事著作,偶爾會有名人軼事、文史雜談和漫畫。
副刊文學性
88441b328a1c0279759d4958a0e641d40378cc8c12778f0a0f90691390a46d22 加深黨報新聞的延展性
黨報副刊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與正刊一樣也有鮮明的立場和時代特征。副刊文學作品關注時代,緊跟當下的社會主旋律,注重社會信息的新聞性。這里的新聞性當然不是報紙新聞版里的一條條新聞,這里的信息是反映社會的現實常態和社會應該朝向的常態。
黨報一直以來都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等諸多領域中的主流媒體。黨報副刊是報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副刊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文化主流。副刊文學始終秉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宗旨來彰顯社會。
副刊文學的引導性
副刊文學具有補充正版新聞的導向作用。
4月2日的“鄭風”里的詩《鄭州》,向讀者呈現的是鄭州新區的新貌。《走閣》一文是對山西民間舞蹈的介紹,讓讀者對民間文藝等的保護和繼承發揚有了新的認識。2月23日的文學評論《小小說的“熱批評”》對熱愛文學的讀者來說,也是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副刊文學的貼近性
“鄭風”刊登的作品多捕捉廣大讀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3月3日刊登的散文《踏尋出來的春天》和3月9日的散文《我愛嵩山桃花美》,符合時令,正是踏春好時節,而且是地點是在鄭州附近的嵩山,很有地域文化特色。
3月8日的隨筆《我和母親的三八節》和《自己的節日“自己”過》分別講述了對女性的關愛。作為婦女節期間的版面內容再合適不過了。3月15日的隨筆《鄭州也有杏花村》,3月26日的詩《奔跑的春天》等都表現了作者的真實體驗,貼近讀者生活。
副刊文學的嚴肅性
2月19日的隨筆《有種別考公務員》,講述了兩代人對公務員的不同看法,在考公務員高熱不下的今天讓讀者對公務員又有了新的認識。
3月4日的《停車費》,講述一個停車場里的農婦為5塊錢的停車費,看守一輛車,在雨中大山深處苦苦守了6個小時。這篇文章揭示了城鄉經濟差異的社會現狀,也敲響了警鐘。
3月24日的隨筆《要有點“傳世意識”》告誡文化創作者要注重作品的質量,要多創作經典呈現給公眾,要使作品有傳世的價值。
這些話題,讓人們對當下社會有了更多的思考,給人以啟迪。
副刊文學增加黨報新聞的豐富性
地方黨報副刊多刊登一些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凸顯新聞性。2月3日隨筆《祝福》和民俗小品《多姿多彩的臺灣春節》,2月17日文苑擷英《卯年猜“兔迷”》、綠城雜俎《元宵節里的古代女子》和文苑雜談《元宵節與元宵詩》等,都有一定的新鮮性,也貼近市民生活,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副刊中的“新書架”和“賞碟”為讀者提供一些動態信息,文化味較為濃。3月30日的“新書架”《垂釣于時間之河》在為讀者介紹書籍的同時,還從該書作者創作此書時的文筆格調談論了此書,無疑這也是一篇很好的文學評論。
副刊文學爭取更多黨報的讀者
副刊刊登的作品適合大眾趣味和需求,從大眾熟悉的生活中取材,這能使大眾認可作品,進而喜愛報紙。
副刊文學所創造的應該是大眾喜愛和向往的世界。在紛繁復雜的當下,人們需要撫慰和激勵,副刊文學恰恰開辟了這樣一個平衡和諧的世界。
3月14日的隨筆《笑它36000場》告訴人們笑對人間冷暖,小小說《贊美情敵》向人們展示寬廣胸懷的可貴,3月15日“鄭風”商都鐘鼓《人生的布袋》告誡人們要高尚地生活。3月24日的《人生的物臺》告訴人們要堅定信仰、樂觀面對他人和社會,用實際行動使生活更精彩。
副刊文學對情感的關注,對思想的提煉,對讀者心靈是一個很好的陶冶,能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群。
副刊文學為黨報打造文化品牌
副刊文學以其特有的功能為報紙撐起一片天。副刊文學以隨筆、散文、小小說、詩歌等多種樣式來呈現社會百態,以其清新的筆調評說日常生活話題,大眾受其春風般無聲的滋潤,無形中為報紙拉來了眾多讀者。
“鄭風”以其生動的文字為讀者帶來文化盛餐,來自各行各業的讀者,也以其智慧和創造力書寫人生、描摹生活,成了地道的傳播主體,他們以其濃郁的主觀色彩和情感樣式,為“鄭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佳作。“鄭風”在報紙和讀者之間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獲得的受眾認同感為報紙贏得了無形的巨大資產。
文學副刊是讀者的精神家園,擔當著撫慰心靈、啟迪思想、拯救靈魂等社會責任,黨報的文學副刊的導引性更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①喻國明:《拐點中的傳媒抉擇》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
②田建平、俞運宏:《當代報紙副刊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