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謠言,是指在社會中出現并流傳的,未經官方公開證實或者已經被官方所辟謠的信息。謠言雖然不真實,但卻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的思想和心理狀況的反映。本文以不久前發生的“搶鹽”事件為例,分析了謠言的傳播機制,有針對性的提出控制謠言散播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謠言 傳播機制 控制分析
謠言是社會信息傳播中一種具有危害性的信息,它產生的負面作用能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今年由日本地震導致核輻射引發的謠“鹽”風波致使中國的市民大規模的搶鹽囤鹽。3月1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搶鹽”風波波及全國。從江浙地區開始,由南向北,“碘鹽可防核輻射”“中國食鹽將遭受核污染”等傳言廣為傳播。兩天后,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乃至偏遠山村,食鹽都成了緊俏商品,超市和農貿市場的鹽幾乎被搶購一空。還有部分地區的鹽價漲了十倍以上。
一、謠言傳播的背景及條件
首先,社會危機是謠言傳播的溫床。當社會有機體遇到意外干擾時,既定的社會體制、秩序以及社會生活遭到人為的或自然力量的破壞,會損害社會的穩定狀態,人們的組織性、紀律性減弱,自控能力和批判能力下降,意識形態出現不穩定狀態,自然容易輕信并傳播謠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級的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地震引發的海嘯給這個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雪上加霜的是,在震后的第二天下午,位于日本東北部的福島核電站發生了爆炸,爆炸中第一核電站的反應堆廠房破損,震撼了全世界的公眾。雖然這是日本的社會危機,但其地震所引發的災難,包括海平面下降,核泄漏等影響波及全球。尤其是身為鄰國的中國,首先就受到核泄漏的威脅。
公眾對于核輻射的恐懼,核威力的懼怕,促使一些觀點、語言相同的人們,就大家所共同關心的日本核泄漏產生的問題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互通情報,互相安慰,解除不安,這樣的底層群體活動,就為謠言提供了市場,成為謠言產生、發展的條件。
其次,正式傳播渠道不暢是謠言傳播的重要條件。正式傳播渠道一般指大眾傳播和組織傳播,是權威的、形式化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信息來源的主要通道。調查表明,公民所獲的政治、文化信息中,80%左右來自正式傳播渠道,可見正式渠道影響之大。在一般情況下,正式傳播渠道與謠言傳播的非正式渠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此次發生的日本大地震,無論是電視新聞還是平面媒體的報道,都側重于地震帶給日本毀滅性的打擊及地震的原因分析,以及日本政府的救援,災民的生活,全球各界人士的救援情況等等,而對于福島核泄漏只限于客觀報道。隨著日本震后核危機的加劇,官方及媒體仍舊把注意力放在核泄漏上,并沒有對公眾的擔憂進行及時的疏導,才致使謠言瘋狂傳播。
二、謠言傳播的過程分析
謠言主要靠人際傳播和大眾媒介傳播。此次的謠“鹽”傳播主要是通過人際傳播的渠道。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傳遞和接收的渠道多,方法靈活。另外,人際傳播過程中信息會隨著個人因素的影響,發生畸變,被曲解,傳播鏈隨時可能中斷改道,傳播過程是半隱蔽的,缺乏監督制約,且很少記錄保留,難以返回消息源核對。人們為獲得信息,會自然形成信息交流路徑,具有相似的興趣愛好、共同的利益、志向的傳播者不按自己的正式角色或職能路線進行信息傳播,就形成了謠言傳播渠道。人們往往希望在正式渠道之外自發地形成非正式渠道來溝通信息,滿足需要。非正式渠道中的信息傳播者常常按自己的主觀愿望任意取舍,容易使信息失真、零碎。
3月15日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很多市民的手機上都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BBC報道,日本政府已經確認嚴重核泄漏,所有亞洲國家應該立即采取必要措施……”。當天夜晚,BBC不得不出來澄清,他們并未發布“日本核泄漏將影響亞洲鄰國”消息。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寧愿相信這種道聽途說的所謂BBC新聞,而要防核輻射就要吃碘鹽的謠言在我國迅速傳播開來。除了互聯網上陌生人之間相互轉發謠言的信息,更多的是來自于親朋好友間“善意的提醒”。于是,“搶鹽”的行動迅速波及全國。
三、謠言傳播的心理機制
信息的模糊不清晰是謠言傳播的重要條件,但是謠言的產生、傳播也依賴于各種心理,正是大家都愿意接受并傳播它,才產生了謠言。
首先是心理恐慌。當恐慌情緒的表達和恐慌行為出現時,會給他人造成刺激,引發類似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通過這一相互刺激的循環模式,恐慌就會迅速增強并且蔓延。日本大地震引發核泄漏之后,中國媒體對事件的進展進行了密集的報道,公眾將日本核泄漏視為頭等大事。伴隨著日本核泄漏事態不斷的惡化,公眾的心態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由關注核泄漏轉為擔憂核輻射。恐慌情緒逐漸在公眾的心中醞釀發酵。
其次是謠言主題的意義重大。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等,他們給出了一個關于謠言的公式:R=I×A,其中R 表示謠言在社會上的流通量、流通率,I 是重要度(Important),A 是模糊度(ambiguity)。①這個公式主要是表明謠言在社會上的流通量與謠言內容的重要度、模糊度是成正比的,即謠言內容的重要度與模糊度越大,謠言在社會中的流量就越大,流通速度就越快。鹽作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謠“鹽”風波興起后,搶鹽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雖然在謠言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