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姓李的先生拿著一小捆片子和厚厚的病歷找到我,開門見山地說,他看到了我在某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經過對照,同他的病非常相似,于是慕名來找我。
我囑他坐下,先閱覽了他的一本厚病歷,再看了他的X線片、CT片、MRI(磁共振)片以及腦彩超、頸動脈彩超等,然后又給他作了詳細體檢。“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是成立的,先前的處理也基本上是正確的,不過……”“可是,我的頭為什么還是暈呢?”沒等我說完,李先生趕緊問道。
我接著說道:“根據我的經驗,您的治療方法不僅雜亂,而且‘過度’了”。
“那么,您認為我的治療過度‘過’在哪里呢?”李先生問。
“其一,您找了前前后后十幾位不同科室不同醫院的專家就診,我不是反對您找這么多人看,而是看的人太多,難免藥物以及別的治療調整太快,同時藥物用得也太多,不利于康復。特別是中醫和西醫的專家處理意見有時相悖,如西醫專家建議您不要實行扳頸,而中醫專家恰恰給您施行了這樣的手法,讓您無所適從。建議您找一二個專家診治即可以了,用不著如此大動干戈。其二,吃藥和吊水不宜過度。您的血壓稍微偏高,但這個數值在40多歲以后不算什么大問題,注意飲食調理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但您長期大劑量地吃藥以及靜脈滴注,這些藥物大都有降壓作用,血壓降得太低并不好,不僅容易引起頭暈加重,且很容易引起缺血性中風!一句話,治療莫過度,否則后患無窮!”
“你說的很有道理,那么,我下一步該怎么治療呢?”李先生迫不及待地問道。
“我的經驗是‘不治而治’、‘小治代大治’!”
“您說的有點玄乎,請說明白一點!”李先生發急了。
“適當治療,隔三岔五做做頸椎牽引、按摩,包括理療等,這就是‘小治代大治’;放棄名利,多休息,別勞累,少出去應酬,尤其少到娛樂場所去……這就是我說的‘不治而治’,您能做到嗎?”我半開玩笑半頂真地問。
“我盡量吧……”李先生囁嚅道。
如今頸椎病患者很多,據悉,我國頸椎病患者多達5000萬至1.5億人,實際上發病人數以及潛在的發病人數遠不止這么多。
那么,頸椎病的發病人數緣何這么多?這與頸椎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有關。頸椎是脊柱中活動度最大而又是結構最薄弱的節段,頸椎可以作前屈、后伸、左右旋轉、側屈等活動,故勞損的機會也就多。至于病理因素就更多了,如長期積累性勞損、急性損傷、風寒潮濕的侵襲、內分泌紊亂、咽喉感染等,都是頸椎病發病或復發的誘因。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一般來說,此病有一個較長的病理發展過程。患了此病,要正確對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雖大多難治,即有效但不易痊愈,多進展緩慢,一般恢復也較慢,容易使人產生麻痹思想或失去治療信心。
現在,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也很“雜”。有的方法對某個病人有效甚至效果很好,但對另一病人可能效果不明顯甚至可能使癥狀加重。因為頸椎病有許多種,人與人之間又存在著個體差異。
那么,如何選擇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呢?首先要聽從醫生的安排,并及時把治療的反應向醫生說明,醫生會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方法或在必要時更換別的治療方法。但對病人來說,并不要因為幾次治療無效或效果不明顯,就隨意更換醫生或改變治法或藥物。有一位病人在一周之內用了十余種治療方法,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方法有效,我建議他選用其中的一種,結果一周后就獲得了明顯的效果;還有個病人,我治療時效果很好,可回去第二天來復診即主訴癥狀又還原。我進一步追問,原來這是個“麻將迷”,從我這里治療回去,就坐上了麻將桌,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頸椎得不到休息,一直垂立著,癥狀怎么會減輕呢?還有一位頸椎病患者,整天離不開電腦,夜夜“網聊”,想想看,頭始終垂立,頸部得不到良好的休息,本來頸椎就有“故障”,如此折磨,豈能不“雪上加霜”?即使醫生再賣力治療,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前一位,我交待他,治療方法不宜換得太頻繁,就像用藥一樣,沒有3天、5天甚至7天左右的藥量,很難看出藥效來;如果能穩固一種或幾種較有效的治療方法,如能用牽引、推拿、針灸、藥物、練功等綜合治療,效果將更佳。
至于后兩位,我嚴厲地批評了他們,“七分治療三分保護”,若保護不當,或根本就沒保護甚至在有意無意損害,醫生的治療效果就要打折扣。經過我的勸告,后兩位患者忍痛與“麻壇”、“網吧”告別,并在治療期間臥床休息,結果療效很好,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來醫院就診了。
當然,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有關專家建議道,患者若能堅持每天以舒適的姿勢閉目養神10~20分鐘,盡量去想一些輕松、愉快的事情,并多做腹式呼吸,或步行等,這樣便有助于自愈,加速疾病的恢復。
最后要說的是,頸椎病會給人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并給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不便,特別是患病時間較長者,更易產生煩躁、憂郁、苦悶等不良情緒。臨床實踐證明,情緒對疾病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筆者在臨床中發現,有的病人情緒低落時,癥狀便會加重,治療效果也較差;而比較樂觀的病人,治療效果較好,恢復得快。“情志致病”,這同樣也適合頸椎病患者。由此可見,患了頸椎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后的不良情緒擊敗自己。
(作者系安徽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