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血壓,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減輕癥狀,從而達到輔助的治療效果。
下面就從高血壓最常見的3種臨床癥狀入手,向大家介紹簡單、實用、有效的自我按摩方法。
頭暈和頭痛
頭痛、頭暈是高血壓患者的常見癥狀。出現這兩種癥狀時可按摩印堂、太陽、百會、風池、神庭等穴位。
◎用大拇指輕推印堂穴向上至前發際線,重復按摩7遍。再以兩手食指由前庭正中分推至左右太陽穴,連續按摩7遍。
◎用手掌根揉前額1~3分鐘。
◎以大拇指點揉百會穴1~3分鐘,用十指梳頭,由前發際線推至腦后發際線,往返20遍。
◎拿捏風池穴及頸椎兩側,緩慢進行,重復10遍。
失眠和多夢
高血壓患者出現失眠和多夢癥狀時,在按摩印堂、太陽、百會、風池、神庭等穴位基礎上,可增加推背部膀胱經,重點對肝俞、膽俞、膈俞、章門、期門等穴位的按摩,以達到瀉肝火的目的。也可用手掌心直擦足底涌泉穴,使之溫熱,以達到育陰潛陽、滋養肝腎的目的。
便秘和腹脹
高血壓患者出現便秘和腹脹癥狀時,可以按摩印堂、太陽、百會、風池、神庭等穴位為基礎,再用大拇指推中脘、氣海穴,反復7遍,魚際揉胃脘部連續1~3分鐘,按揉足三里穴3~5分鐘,然后指推背部膀胱經上的脾俞、胃俞、膈腧等穴位,以達到健運脾胃、潤腸通便的作用。
上面介紹的穴位比較多,讓你很難記住吧!下面給大家介紹一首詩幫助大家記憶。
雙手掌自肩背部,向下推至足跟處;
按揉背部下肢后,點揉肝俞心腎俞;
拇指按揉太陽穴,風池涌泉能降血;
上肢下肢手提拿,提拿腹部血暢行;
按揉內關足三里,平肝潛陽安神經;
血管擴張肌松馳,調節神經血壓降。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在自我推拿的時候手法應遵循由輕到重、由慢到快、逐步滲透的基本原則。最好是有家人陪伴的時候進行,如在進行中身體出現不適應馬上停止按摩,并咨詢專業按摩師或中醫師。
作者簡介:石毛果夫從小學習中草藥知識,9歲學習推拿按摩,12歲開始幫鄰居看病開方,16歲創辦自己的推拿館。他17歲時取得了“亞健康針灸師”資格,18歲創立重慶義合公推拿按摩有限公司。2009年獲得“2009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獎”,同年還獲得“中華十大最具創新力中醫青年工作者”和“重慶十佳大學生創業精英”,2010年獲得“全國特色醫療建設專家”,“中華傳統醫學耕耘人物”,“中國中醫特技人才”,還被聘為“中國醫療保健專業委員會治未病首席專家”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