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氣治之。陽勝則先天,陰勝則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
上面這段文字,是《黃帝內經》關于地理環境對人的壽命有直接影響的經典論述,見于《素問·五常政大論》,大意就是居住在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的人多長壽,而那些住在空氣污濁、氣候炎熱的低洼地區的人則壽命相對較短。
作為養生的地理環境,最理想的居處是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水源潔凈,土壤肥沃,景色秀美的自然環境。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干金翼方》中提到:“山林深遠,固是佳景……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帶崗阜形勝最為上地,地勢好,亦居者安?!绷己玫牡乩憝h境不僅是人類物質生活的可靠保證,而且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自古以來,僧侶的廟宇或皇族的行宮多建筑在環境幽靜、林木茂盛的山上,或在碧波環繞、水天一色的海島上,說明古代人們對養生的地理環境選擇上,早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對住宅的環境進行綠化和美化,使其達到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利于養生,古人對此也有很多論述。唐子西云:“有軒數間,松竹迷道,庭花合圍,……以釋忽忽之氣自妙?!鄙郊仪迨略疲骸皳窆噬綖I水地,環籬植荊,間栽以竹,余丈,植芙蓉三百六十、入芙蓉三丈,環以松梅,入此余三丈。重籬外,芋栗羊棗桃李,內植梅?!椭辆呤呤尘坪?,暇則讀書課農圃,毋苦吟以安天年?!庇忠稣f:“武陵儒者苗彤,事園池以接賓客,建‘野春亭’,內中雜植山野花草,五色錯雜?!?br/> 上述摘引的古人美化環境以養生的共同之處,都在于創造一個樹木環繞、郁郁蔥蔥、鮮花盛開、千姿百態的住宅環境。這樣的環境可以使居住者心曠神怡,置身于大自然的純樸美和自然美之中,為生活增添無限樂趣,從而達到養生怡性、延年益壽的目的,實為后人養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