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恬儋寂寞,虛無而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儋矣。平易恬儋,則憂患不能人,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出自《莊子·刻意》
【釋義】無所好憎、安靜無為是天地平衡永存和人類道德修養的本質。所以說,善于養生的圣人皆具有平易的美德,能平易則可恬淡虛無,能平易清靜,則心無憂患、病邪不侵,故能達到道德全美、元神也不受虧損的境界。莊子繼承老子無為的養生思想,并進而強調安靜清閑、無所雜念的靜養以全神延壽的重要性。后代養生家和儒道、道家醫學大多循此而有所闡發。
◎養心莫善于寡欲。
——出自《孟子·盡心章下》
【釋義】養身修性的最好方法是盡量減少對物質的需求欲望。孟子所倡寡欲以養心的養生法則,與老子所總結的“少思寡欲”等思想基本一致。
◎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無恚嗔之心……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
——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
【釋義】意志清閑而少欲望,心緒安詳而無懼怕,無怨恨憤怒之心,思想上沒有憂患,以恬淡愉快為本,以自得其樂而功。做到這些多可使“形體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壽延年。
◎ 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
——出自《管子、內業篇》
【釋義】制止發怒的好辦法莫過于吟詩作賦,去除憂愁的好辦法莫過于自尋快樂,而節制過于歡樂的辦法則莫過于知時達禮、適可而止。
(本刊資料庫)
【編者】到本期止,《養生箴言》的連載告一段落。希望讀者朋友繼續關注本欄目其他文章。在本欄目您希望看到哪方面的文章,歡迎您來信來電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