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步伐,多媒體以聲、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腦等多個器官,使知識的容量增大,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它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具有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展現認知過程的潛在功能,為思想政治課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個重要手段,也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俗話說:若想花兒分外紅,只需綠葉滿枝頭。多媒體恰恰是一片能襯托出“紅花”的綠葉。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手段,發揮這片綠葉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動畫聲畫并茂、視聽結合
上課時如能恰當的運用,則可以更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感情上和行為上的雙重參與。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這一內容的導入中,我制作了“公孫龍出關”這個課件。隨著屏幕上聲畫并茂的演示,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公孫龍說完“我牽的是白馬不是馬”時,學生陷入了沉思。接著,我在屏幕上顯示了三個問題:(1)公孫龍先生的“白馬非馬”論對嗎?為什么?(2)公孫龍先生的論點中是否包含正確的因素?是什么?(3)假如你是那位士兵,你將如何回答公孫龍先生?這些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思緒由屏幕回到現實,思考并回答著教師的問題。當我總結最后一個問題并用類比的方法指出:根據公孫先生的“白馬非馬”的推理,我們可以提出的結論是“公孫龍非人”。這句話引起學生的滿堂大笑,但笑過之后又紛紛點頭,說明學生已經品味出了其中的道理。此時,老師揭題:這其中的道理就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道理,即本堂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這樣就在課堂教學的黃金時段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帶著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
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政治課的靈魂和生命線,也體現著政治課的活力與價值
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是中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門話題。運用多媒體將其引入政治課堂教學,運用政治觀點加以評析,無疑是給學生注入了一支興奮劑。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節目反映的多數是社會熱點問題,平時可將這些節目剪輯成錄像以備用。比如,講高二《哲學常識》中的“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這一內容時,關于尊重人方面可放一個剪輯錄像:某校四年級某班主任用紅領巾拽著她班一個學生出教室,結果導致該學生脖子受傷住院這一事例,說明老師也應該尊重學生、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尊重這一觀點。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課程。多媒體表現力強,信息量大,可以在課堂再現歷史場景,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
如在講“法律規范經濟行為”時,引用一幅漫畫《開門之前》,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1)漫畫反映了什么?(2)怎樣制止此類現象的發生?漫畫導入,設置情境,引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法律為什么要規范經濟行為”以及“怎樣規范經濟行為”等問題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四、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德育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操
當前,隨著教育現代化工程的推進,多媒體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納和運用。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育手段時,也有一些問題要留意:
1.使用多媒體的數量應控制一定的“度”,應根據課文內涵的需要在一些關鍵性的地方創作課件。課件一定要體現出“教育性”,切不可以把它蛻變成圖解式的連環畫或魔幻式的戲法,否則將干擾課堂教學的重點。多媒體教育手段絕不能成為觀摩課的一種點綴,它應當能真正與平時的教學融合在一起,否則它最終將失去其推廣價值,從而變成一種既不實惠又不實用的“瓶花”。
2.多媒體課件既具有豐富的表現手法,又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當傳統媒體不足以更為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現代化的媒體手段的介入往往能表現出極大的優越性。但是,也不等于說傳統媒體(如黑板、粉筆、教科書、教師嘴巴等)便因此廢止不用。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需要綜合運用,取長補短,辯證統一,也許效果會更好些。
3.多媒體通過其特有的表現手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較為關鍵的還是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在“用”(分析)字上做足文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使它成為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勢在必行。它直觀易見,以極富動感的特點吸引著學生。在這種交互式的多媒體教學中,才真正實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推廣之日,必是素質教育成功之時。
(作者單位 江蘇張家港第三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