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校“生活教育課程化”的實踐策略指導下,將口語交際作為一門校本課程來開發,尋求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有效策略和途徑,發展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一、建立訓練序列,明確課程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我們認真學習了課程標準中關于口語交際的有關要求,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發揮廣大教師的智慧,確定了我校口語交際課程訓練的總體目標、學段具體目標、學段訓練綱要。
二、建立訓練模式,提高指導實效
目標明確了,如何進行指導和訓練是個關鍵,我們提出了“課堂上學方法,生活中練能力”的做法,要求老師以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為依托,教給學生一定的口語交際方法,指導學生在呈現生活、再現生活、設計生活、模仿生活中加以運用。
為了使訓練到位,解決訓練少的問題上,每天早晨的課前十分鐘,我們作為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時間。依據訓練綱要,每月確定一個主題,根據不同的訓練形式,讓學生每天進行說前的材料搜集準備,第二天早上十分鐘時間進行交流。
三、結合生活訓練,提高說話興趣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我們要求老師一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及時把生活的感悟表達出來;二是引導學生把敘事性作業、體驗式德育活動等的過程、體會、收獲說出來;三是積極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確定訓練主題,各年級以學年為周期進行有計劃的訓練。
為了激發學生樂于表達的積極性,我們先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話題入手,低年級愿意講故事,老師就引導學生把讀書看到的、電視上聽到的、爸爸媽媽講到的,繪聲繪色地講出來;中高年級喜歡講見聞,老師就引導學生把聽新聞、讀書、回家的、道聽途說的內容呈現給大家。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泉活水,使學生保持一種表達交流的興奮狀態。
四、實施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對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進行教學時,我們發現教師在進行語文教材的口語交際時,對學生的評價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評價面不廣;二是效性不強;三是連續性不夠。我們在深入反思現行評價方式的基礎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以及對家長、教師、學生的深入調查,嘗試運用“口語規范星”卡,實施對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有效評價,以促進學生發展。
“規范星”卡的使用,實現了對學生口語表達的全員評價、全時段評價、全面評價、及時評價,提高了評價實效。
(作者單位 山東省海陽市留格莊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