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愿望和求異品質,讓其初步體驗到創新的快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動力,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重視和發掘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小故事、笑話、謎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手段,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給初中學生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哭靈投墳”一段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祝英臺是怎樣投墳的呢?”學生們一下子活躍起來,議論紛紛。有一位學生回答:“是她的真情感動了上天,天神用雷電劈開了墳墓,后來她就縱身投進墳墓里。”我趁熱打鐵:“這位同學說得很生動,在神話傳說中確實是一道閃電劈開了墳墓,那么,假如你是作曲家,你會用什么音樂來表現閃電從天而降,劈裂墳墓的情景呢?”學生們更加興奮了,各抒己見,有人說用銅管樂,有人說用鼓樂,有人說用弦樂,更有甚者說用大炮聲等。
二、感悟音樂,激活學生的創新方式
在創新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先學后教的方式主動走近音樂教材。上課之初,教師圍繞新的知識點U+ZS0ncvx6/euYcogt2ZDFRZ5plhwzck3z8b9mgUbFY=引出“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學生創作欲望,在引導中加入聯想,把音樂教育引向深入。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一改往日就音樂說音樂的方式,先拿出幾幅山水圖請同學們思考:如果用音樂來表現山水畫,該用怎樣的樂隊?民族樂隊還是西洋樂隊?該用民族調式還是西洋大小調?意境如何?讓同學們討論。大多數同學受“國畫”的啟發,回答為民族樂隊和民族調,意境是安靜的。
三、開展活動,提供學生的創新空間
從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來看,學校教育既立足于傳播知識,更應著眼于開發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改革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輔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給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提供廣闊的空間。
如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編輯音樂知識小報。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由學生自己起名、設專欄、編排設計版面,這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四、展示才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學生樂于求異、求新和求奇,為此,我在課堂上總要留出一定“自由”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唱、去表演、去想象。
例如:欣賞騰格爾的《天堂》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堂”: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女生則以優美的舞姿來展示《天堂》美妙絕倫的旋律,仿佛自己也親臨那藍天白云、碧草綠水、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或者發揮想象,自己創作簡短的樂句和旋律。這樣,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需要結合起來,使課堂變成學生燃燒激情、拓展思維、彰顯個性的探究平臺,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要不斷學習、勇于創新、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讓學生在陶冶情感的同時,提高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白馬湖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