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是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不像傳統的應試教育那樣,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是在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化學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進行有機地整合,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做人。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做闡述。
關鍵詞:化學;思想;教育
新課改要求:“堅持進行啟發式教學,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學教育中,以達到初中化學教育的目的。”可見,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是新課程教學的要求。事實上,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密切的聯系,在化學教學中有很多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講,防止環境污染,化學所起的作用遠比其他學科大,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能很方便地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化學以事實為基礎,它所揭示的原理都是真實的物質變化規律,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對學生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此外,在化學教學中能引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從而提高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那么,在具體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做好思想滲透工作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總結一些體會。
一、新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思想教育
傳統的化學課程是從化學學科的角度來選擇和組織科學知識的,雖然也涉及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但總體上給人以脫節的感覺。而初中化學新課程選擇了很多跨學科的知識,增加了很多真實的社會、生活的情景,選擇了很多有關能源、材料、環境、資源、食品、糧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討論,不僅理解了化學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還加深了對自然的理解,知道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欲使社會得到持續發展,就必須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因此,從新教材的編寫內容看,化學教學必須結合社會、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體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二、滲透思想教育的教學策略
1.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了,它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質量。環境保護涉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問題,讓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呢?
首先,要創設真實的情境。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的時候,切忌空洞,應注意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實性,不可虛構。無論是空氣污染,還是水污染,以及白色污染,都應給學生真實的場景,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其次,在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時候,只是讓學生聽與看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真正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2.滲透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把辯證法與化學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與原理,還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對物質發生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的學習,可使學生建立對立統一的辯證觀念;碳在不同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使學生懂得物質發生變化時,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純凈的氫氣能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假如點燃不純氫氣就有可能發生爆炸,從而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思想等等。可見,化學教學與思想教育可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滲透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科學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科學的發展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科學也許沒有國界,但科學家一定有自己的祖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的科技極其落后,連鐵釘、火柴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不會生產,都需要進口,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把鐵釘叫洋釘,把火柴叫洋火。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科技的發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從而涌現出許許多多的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事業的科學家,他們為了祖國的科技事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地工作,為祖國的科技騰飛作出了很多貢獻。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很早以前就有四大發明,為人類的進步作出過巨大貢獻。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我們國家的科學家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所作貢獻的例子。
總之,教學不能脫離教育,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東海縣青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