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跨世紀人才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學科。那么,小學美術課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是生活中合乎規律的、與其內容和諧統一的、豐富獨特的又令人愉悅的具體形象。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就必須有鑒賞能力,而人的鑒賞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愛美是人的天性,對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來說,表現尤為突出。通過審美教育,能使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去鑒別真偽、分辨善惡、判斷美丑。所以,我們的美術教育有較多的審美內容。如:我們學習關山月、傅抱石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可以使學生對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感到自豪;學習徐悲鴻的《奔馬》則透發出清癯剛勁的精神美等。此外,學生在美術課的實踐活動中,除了親身感受到變化多姿的造型結構美和絢麗多彩的色彩美,同時也會感受到蘊藏于自然的變化、統一、對稱、均衡、對比、調和等形式美。
二、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型”是美術教育的基礎,也是美術的根本內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美術作品的好壞,一幅好的美術作品肯定有一個好的造型。而這個造型又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幅的結構造型。這是一種比較大范圍的造型,就如我們寫作文用什么內容來表達思想感情一樣,相同的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狀物體來表示。如:同是表達人的憤怒,可以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直接表達,也可以用人的舉止和周圍的物體組合來表達。怎樣把這些物體組合在一起才美呢?這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強調的問題。在實物中我們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房子、書本、課桌看作長方體;我們的手腳、樹木的枝干可以看作圓柱體;我們的整個頭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圓;牡丹花可以看作圓形的等。這是物體的整體形狀,在我們學習畫畫時,教師必須先教會學生了解物體的大體造型,然后再去學習小的部分造型。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尤其是畫家、詩人、作家、科學家、天文學家等,他們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象力,才會有卓越的成就。想象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有較多的體現,如根據一個場景、一種現象、一個季節、一首詩歌,讓學生畫一幅想象畫等;又如讓學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樂等,都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在實物繪畫中,我們也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小學生,不可能畫得和物體一模一樣,也不要求畫得和物體一模一樣,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想象力。
四、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
色彩是美術教育中繪畫的基礎。要想學好繪畫,色彩知識是少不了的。色彩是表現物體形狀的關鍵,當然這里的色彩不單單是紅、藍、綠、黃、紫等,它還包括黑,白。沒有色彩的對比,形狀是表現不出來的。如在同一幅畫中,如果有十個物體,十個物體都用紅色或藍色畫,這些物體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尤其是在色彩的明度和亮度上如果拉不大距離,這些物體是不可能在畫中區分開來的,就如同在黑暗中看物體一樣,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如色彩的明暗、深淺等。色彩還可以表達人的不同情感、性格等,所以,色彩在繪畫中是很重要的。
五、培養學生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美術創作的最終結果。美術創作最終的好壞決定于表現手法的好壞,因為好的繪畫、色彩依附于形狀中,好的形狀又要用好的手法來表現。不同的繪畫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水彩有水彩的表現手法,水粉有水粉的表現手法,國畫有國畫的表現手法。就是同一類繪畫,畫同一樣物體也可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表現手法。但作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表現技法,教師是應該培養學生的。如:學習國畫時的勾、皴、擦、點、染;水彩畫中的干濕畫法等。
當然小學美術教育不只單單是要培養學生的這幾點能力,但我認為這幾點能力是我們急需培養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遙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