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十多年來,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人在吸取他人研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實踐,就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新模式的探究與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還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其效果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整個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語文充滿著活力,蘊涵著豐富的生命資源,跳動著生命的脈搏,展現著生命的躍動,傾注著對生命的感受,透射著生命關懷的光輝。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存在著很多弊端。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堂比較常見的:
1.突出工具性,淡化人文性
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閱讀課被定位于工具課,我們只看到了語言的工具功能,忽略了語言內含的情感,一味地進行語言技術訓練,針對閱讀來講就是增加閱讀量,忽視充滿美感的誦讀,提倡速讀、跳讀,僅僅為了尋找一個答案而去閱讀,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恨不能讓學生一口吃個胖子,使最具人文性、審美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語文閱讀課,變成了對美的肢解,對知識的解構,純技術性的機械操作,學生無需激動、無需感悟,只需在教師的規劃下死記硬背就行了。
2.強調自主性,放任自流
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管教與灌輸,而是組織課堂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很多老師矯枉過正,“不是嫌我講得多嗎,那我不講了”,于是出現了一些可笑又可悲的情景: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
3.強調合作學習,忽視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教師們廣泛采用。但是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很多教師卻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盲目追求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不管學生的討論是否有效,總是拿出固定的時間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有時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
4.倡導探究性閱讀,放得開,收不攏
探究性閱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探究式閱讀是以文本作為進入一個未知世界的支點,是一種動態的、開放的、多元的閱讀。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無視學生的實際水平,一味求新,挖空心思設計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忽視了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學原則,使得語文課遠離文本、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
三、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新“模式”
新課標提出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我認為,扎實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遵從這樣的教學模式:激趣導入—自主研習—合作探究—訓練鞏固。
1.激趣導入
語文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閱讀體驗,感受自然,感悟生活,關注社會,對人生、對理想產生美好的向往。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喚醒學生的審美心理,根據美感特征,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只有學生的興趣與激情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上“耳之所聞、目之所及”的一切才能對學生產生影響,他們才會同樣滿懷激情地投入其中,才會體會到文本的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教學起始環節,教師要遵循“批文以入情”的途徑,在閱讀前注意渲染氣氛,力求創設一種與文本感情基調相一致的審美情境,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審美情緒,讓課文所蘊含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相鏈接、相溝通,奠定感情基調,通過動情的體驗,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讓他們的靈魂沉浮于文字中,讓他們的心靈浸潤在翰墨書香里,讓他們帶著對美的渴求與期待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從而更輕松、更深入地潛入文本的內部世界,領悟到文本那獨特的美。
2.自主研習
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要始終秉持“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擺正自己“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參與到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中去,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自主學習、自我發現,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去品味、感悟文本,并產生自己的獨特的體驗。教師不能以自己的體驗代替學生的體驗,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以自己的表達代替學生的表達,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體驗,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個性化表達。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去規劃、去設計要學習的內容。皮亞杰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不是一個傳遞信息的人,而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促進者。要給學生一種智力自由,將他們“錯誤的”回答看成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探索問題”,就是教師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大膽放手,通過讓學生動腦去想,動口去說,動手去做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就一篇課文的教學來說,學生會從不同的層面提出各種問題:語言層面的、形象層面的、意義層面的等等,在研討這些問題時,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互相提問、質疑、反駁,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來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內涵。
3.合作探究
閱讀教學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究知識的體驗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不倦的探究是個體成長的必由之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的合作探究創造條件,并對他們的合作探究進行正確有效的指導與調控,對學生的探究、發現給予及時、恰當的鼓勵與評價。
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出問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挑細選,把最有價值的內容和材料提供給學生,然后向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2)創設情境。根據問題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向學生提供探究發現的真實情境,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3)方法指導。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價值就在于學生探究的過程。教師要打破原來求同的教學思維,鼓勵學生求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相同的問題。即使探究結果錯誤,也要耐心細致地引導學生探究錯誤的根源。
4.訓練鞏固
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練習功能的認識已不局限于鞏固新知、形成技能,而是認識到它在教學中起著“反饋與調節”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發展語文能力有重要意義。閱讀教學中的訓練,就是學生在深入細致地理解了文章之后,接受各種課文能力的訓練。訓練一般來說是與討論交流同步進行的,這是因為,在語文教學中,“討論交流”也是訓練的一種形式。
21世紀社會發展的特點和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對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面對這種形勢,語文教學必須以新的姿態、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挑戰。如果閉門不出,囿于原有的教學模式,會使語文教學實踐越來越脫離現實,起不到教書育人的作用。只有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才能使語文教學真正呈現生命活力。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更要努力適應時代的潮流,充分體現新課程新理念,因此,優化閱讀基本方法,創建適合時代需求的閱讀教學新模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成為當務之急。在過去的歲月中,語文閱讀教學經歷了很多風雨,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有理由相信,語文閱讀教學必將破繭而出,柳暗花明。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鎮旭日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