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自學效率,教師的引領作用尤為重要。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自學要求、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產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提高;自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因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都出現了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自學。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內容,與文本對話,這無疑是理解教材、產生獨自見解的一種好方法。然而,如果簡單地放任學生盲目自學,缺乏一定的訓練,缺乏教師的引領,那么學習效果則會大打折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提高自學的效率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閱讀本節教材要解決的問題,悟出的道理,這是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好比登山,臨行前導游應告訴游客:要登哪座山,走哪條道,去哪幾處重要景點。目標明確才不會出現南轅北轍,才不會迷失方向。直奔目標是提高語文課堂自學效率的方法之一。
二、要有具體的自學要求
閱讀的形式是默讀,還是朗讀?是整體感知,還是仔細品味?自學的內容、自學的時間要有明確的要求,沒有要求限制,就談不上提高效率。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總結概括,思路要清晰,語言要準確簡明,這些要求教師應在學生自讀前講明。
三、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要符合認知規律,符合學生實際。閱讀時要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才能發現問題,理解作者的用意。三心二意、淺嘗輒止是不會有效率的。要學與思結合,在讀中思,在讀中悟,要舉一反三,多想想為什么,是否還有別的思路和更好的結論。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還要善于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篩選信息的方法,抓重點的詞、句、段,仔細斟酌,捕捉作者的用意。
四、要有學習的內在動力
電動機要持續運轉需要電力,汽車不停地奔馳需要汽油,學生自學也需要動力。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差異,每個學生自學的內在動力不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學生精力充沛,動力十足,在短暫的時間內,通過閱讀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了自己新的發現,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課堂討論做好了準備。但也有同學,學習動力不足,開始自學尚能投入,而后便懈怠,心不在焉,讀了一遍課文,合上課本,問他收獲,不知所云或知之甚少,這樣的閱讀效率很低。更有甚者,懶惰圖應付,徒有自學形式,而無自學的收獲,學習無動力。凡此種種表明:學生自學的動力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自學的效率。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閱讀的速度和質量決定閱讀的效率,高速度、高質量的閱讀離不開自學的動力。因此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保持認真學習的熱情,旺盛的精力,也就是讓學生具有自覺學習的動力。
動力從何而來?
1.興趣可產生動力。我們常有這樣的體驗:一個酷愛美術的人,可以廢寢忘食地去繪畫而不知疲倦。一個喜歡音樂的人對音樂可以達到入迷的程度,不需要誰去催促他,這就是興趣的作用。課堂教學也是這樣,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個優秀教師,在上課前應善于結合課文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迫切想了解這些知識,想知道事情的結局,有躍躍欲試先睹為快的感覺,然后再導入教材自學,學生會循著目標認真去讀,變“讓我學”為“我要學”,這樣學生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中學生來說,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把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喜好,一種需要,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興趣產生的動力,使學生感到愉快,自覺投入不知疲倦。記得西安的一位名師上語文觀摩課,這位教師在課前導入時,故意將課文題目《老王》寫成《王老》,讓學生體會老王和王老兩種稱呼的不同,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這樣做不僅導入簡潔,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閱讀由此為切入點展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鼓勵性評價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生閱讀時,教師在講臺下巡視,給認真閱讀的學生以恰當的表揚,引導大家向他們學習,這對認真學習者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學生是一種示范,是一種鞭策,對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會有良好的影響。教師及時幫助自學有困難的學生,關注未認真學習的學生,譬如告訴這些學生,幾分鐘后,將檢查他們自學的效果,展示他們學習的收獲,提醒他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及時賞識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剛開始自學尚認真,隨著學習出現的困難,學習熱情會降溫,會出現畏難情緒,這時教師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熱情的鼓勵,猶如給學生提供了精神食糧,給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鼓勵、提醒、督促,可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
3.構建競爭平臺可產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生自學前教師就告訴學生,今天這堂課要分組進行知識競賽,問題來自這節教材,給大家10分鐘時間自學,看哪一位同學懂得最多,哪一組得分最高。這樣的設計,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借助學生的表現欲,努力營造競爭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地展示自己。希望自己有出色的表現,希望得到同學的重視,渴望大家賞識自己,希望自己的組成為優勝者,是此時學生的心理需要。為了滿足這一需要,學生會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去學習,競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曾把提問的權利獎勵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讓他指名另一組學生回答問題,被指名的學生如果回答正確,該組才能得分。這樣就促使每個學生都必須認真自學,才能為本組爭光。我們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圍繞本節教材組織學生辯論,在辯論之前出示正反方的論題,讓學生搜集資料,參與辯論,這本身就是讓學生認真自學參與競爭,這些都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競爭產生了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自學效率,教師要精心設計、正確引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自學要求,科學的學習方法,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教育學:情境與原理.
[2]洋思的魅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勉縣勉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