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課堂教學,蘊含著眾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運行。聽課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地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那如何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評課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理解數學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特點
1.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
新課程提出的“有意義的數學應該是現實的”這一理念,告訴我們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才能體現課程改革的真諦。所以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一堂好的課,它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2.在教學中必須突出問題解決
因為問題解決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圍繞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推理9AFwv9T6EpS4h4b8yCO+1gh8vuvzcNIwv/1f/BIPcvo=、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教師應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并且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教學中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所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才是最根本的。相對于獲得知識來講,這種學習方式的改善顯得更為重要。
二、明確數學新課程標準下的評課方向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現在的教學目標體系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組成的,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如何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系,也就成了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
2.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一是看教學思路設計。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與實際運作是否有效果。二是看課堂結構安排。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三、透析數學新課程標準下的評課標準
1.堅持評課全面性
評課是正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互相交流教學經驗的一項重要教研活動。對教者評價應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效果幾個方面全面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肯定其長處,指出其不足,發揮評課的激勵作用。殊不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只有本著對授課者負責、對教研教改負責的態度,才能發揮評課的幫教功能。
2.堅持評課客觀性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客觀性對主觀性的制約。每次公開課有的教師借班上課,有的教師是原班上課,但教學效果大不相同。前者備學生備指導學法,不如后者掌握具體,運用自如。其次,公開課中班組的生源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有的班級生源強。課堂上表現為學生的思維靈活程度不同,提出的問題的深廣度不同。再者,公開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所授課班級原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系,如果這個班級教師有教改思想觀念,則教學效果好,反之教學效果不佳。
3.堅持評課恰當性
在評課標準的制訂上要注意科學性,同時要注意現實性。根據合肥市教學實際制訂出恰當的評課標準至關重要,如果評課標準過高,使標準和實際相脫節,大多數人達不到標準,會造成教者對標準望而生畏,而失去評課的最終目的,如果評課標準過低,使教者輕易達標,容易導致教者的自滿情緒,不利于評課向深度發展。只有評課標準定在恰當位置,才能受到教者的歡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