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口語交際”納入了教學內容,并明確規定: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體現了對語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對語文素質的全面關注,理解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而語文教學又是口語訓練的主陣地,如何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口語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我主要談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精心選擇材料,激起學生興趣
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材料的來源主要有語文課本中提供的說話材料和老師選取的課外說話材料。教材中提供的說話內容,雖然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但對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的學生來說,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老師選取的材料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親切可感,令學生有話可說。
口語交際中,談話內容直接影響雙方的談話情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喜愛的事物為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孩子會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對交際的喜愛上。所以,教師應做有心人,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當學生受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生感情共鳴時,教師應趁熱打鐵,抓住時機進行交際訓練,捕捉了時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會把話毫不費勁地說得既完整又通順,從老師“要我說,要我聽”變成“我要說,我要聽”。
二、加強指導,教給學生說的方法
學生饒有興趣地說,往往能使講述的內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還有待于教師具體的指導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語交際才不會感到困難。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說得好”,這就要求學生針對交際對象,交際場合及時做出調整。
三、示范引領,培養能言善辯的技巧
小學生敢說樂說、會說還是不行的,要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還必須掌握說話的技巧。首先教師要注意做好示范作用,小學生語言表達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模仿就成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小學生的模仿性很強,教師的話說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說話的質量。要讓學生把話說好,教師的話就應成為學生模仿的標準,所以在課前準備時,教師就應把課堂上要說的話作為一個重點內容來備,上課時要做到口齒清楚、用詞準確、表達有條理、語言規范精煉,并運用眼神、手勢、表情等體態語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說話技巧。其次,還要注意做好課文的引路作用。在教學中,為學生巧設競爭格局,利用課堂這一得天獨厚的口語交際的天地,培養學生能言善辯的能力。
四、通過課外活動,開辟口語交際的新途徑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際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學校經常會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之后,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說給大家聽。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但是一個小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方法、途徑,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漸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長武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