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是作文教學的初始階段,也是學生今后寫作的基礎階段,應該從小學低年級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們愿意寫作、喜歡寫作、樂于寫作。老師怎樣做好引路人,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小主人,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善于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和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老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還要懂得積累。在班上設立了一個“詞語角”,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發現了好詞好句便記錄下來并且要鼓勵學生遇到書中的好詞、好句、好詞認真抄下來,進行積累比賽,看誰積累的知識多,記誦得多。只有積累得多了,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二、創造情境引導學生敢于說話
課程標準提出低年級寫話必須強調先說后寫,在課文的學習中,采取多樣的說話形式,比如找喜歡的詞句時說說為什么喜歡,要求學生用完整的句子說清楚自己喜歡的理由;在識字教學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給生字組詞、造句,在點滴中訓練說話;學習童話時說說續編、改編的故事,鼓勵學生敢于發表新見解。
三、精讀課文,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教材是老師引導學生寫作的第一手學習資源,是學生下筆寫作的模板。低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具有句式整齊,易讀易記的特點。在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按照一定的句式練習說話。如:《雨點》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童詩,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詩歌中最主要的句式是“雨點落在”課堂上,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十分有興趣。
師:雨點又落在什么地方?在那里干什么呢?
生1:雨點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跳舞。
生2:雨點落在我身上和我做迷藏。
這一行行充滿童趣而優美的文字,表現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切向往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積極觀察,發現下筆的素材
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用心觀察,在寫作時才有話可寫。
1.結合課文教學,教給觀察方法
讓孩子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知道觀察要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還要邊觀察、邊感受、邊想象。
2.開展班級活動,激發觀察興趣
如春游、學校運動會等活動時適時進行現場指導,激發觀察興趣,活動后組織交流,交流所見所聞。因此留心看、用心想,多記錄,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可能成為寫作的小能手。
五、借助實物演示,引導寫話
學生寫話質量的好壞,與教師的指導緊密相關。教師在指導低學生寫話時,要從有利于學生形象感知的情況入手,創造積極條件,指導學生寫話。借助實物演示,引導學生寫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經常帶著水果,玩具、卡片,來讓學生看一看、拿一拿、評一評、嘗一嘗,由于有了直觀的憑借,學生感到有話可說。這樣的題材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生比較容易下筆。
六、借助文本圖畫,引導寫話
低年級是兒童想象活動的敏感期。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色彩鮮艷、聲情并茂,教學時要很好地利用這一教學資源,教給學生看圖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圖意,或是想象串編故事。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和想象寫下來,無論是表達圖意,還是串編故事,都需要學生思維加工,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有意地重現表象的技能,包括在頭腦中有目的地產生豐富的表象。只要我們激發起他們的想象,讓他們的想象與觀察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感知到的事物也就會有“神”。
七、借助童話,鼓勵學生大膽地寫
童話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我發現,孩子們在課堂上最專心致志、最鴉雀無聲的時候也就是給他們講童話故事的時候。
因此,我根據孩子們這個特點,指導他們續編童話故事,以提高孩子的說話、寫話水平。如在學完《狐假虎威》。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后,我作了如下的引導:
師:當老虎知道自己被騙以后,它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它肯定很生氣,找狐貍算賬。
生2:它會捉住狐貍,并召開一個動物大會,當面揭穿狐貍的陰謀,重顯它“百獸之王”的威風。
讓學生續編故事,給他們的思維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他們的童話故事是沒有限制的,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賦予人物性格特點,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故事發展的結局,寄托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編童話,不但能體現兒童的內心世界,而且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
八、鼓勵孩子寫真實的感受
“兒童寫的東西,可以說是天使在說話。”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表達習慣,肯定、欣賞他們的“童話”,鼓勵兒童把原汁原味的兒童話語寫到作文中去。在寫話中可以采取賞識教學,體驗成功,強化激勵機制,讓孩子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如:讓寫得好的同學在全班朗誦自己的文章,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把好的習作展示出,讓全班共賞。我盡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習作的機會,讓他們建立信心,有成就感,激活學生的興趣。
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寫話教學是學生習作的起步,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積極關注,用心引導,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準確又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樣,更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從而激發并保持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南區新昌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