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激勵的含義
目標激勵旨在確定適當目標,誘發人的動機行為,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目標作為一種誘引,具有引發、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中職學生存在學習狀態不樂觀,學習沒有動力、沒有興趣,沒有學習目標的現實狀況,需要財會教師正面引導和激勵。
二、目標激勵法的運用
1.分數目標
初次授課時,應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習財會的心理。可逐一和學生進行溝通,摸清學生學習財會專業的真實想法,例如:有些學生認為財會和數學練習緊密,自己數學底子薄,害怕學不會;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想學,可家長讓來,所以就想拿個畢業證;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沒毅力,三分鐘熱度,學也學不會;無論是想學還是有畏難心理,教師都應該認真傾聽,分析其中影響學習的關鍵問題,給以耐心解答。
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和布盧姆掌握學習的試驗都表明,學生學習的目標只有劃分成每節課的目標和單元目標后,才對學生有激勵作用。設置學生的個人目標,必須要求學生本人參與,參與的程度越深,義務感越強,目標對學生激勵作用越強。讓學生本人設定自己的每學期期中和期末的期望分數目標,教師新課講授時要分層次要求學生,把新課講授內容的基本點、重點、難點分為必須掌握的、理解的和了解的,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區別對待。
設定目標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和督促,隨時關注和實現目標的差距,調整狀態,讓學生自己設定的分數目標再經過努力之后可以實現,增強學習動力,改善學習態度。
2.學習品質目標
中職學生將來面對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職業的變化、人才的流動會更為普遍、更為頻繁、更為復雜。社會發展及其人才需求必然發生多樣性和多變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生存。在未來多變的社會里,只有具備應變能力的人才能生存。所以在財會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好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和社會常識,以不變應萬變。在鍛煉應變能力的同時,財會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和正視學習和生活中的矛盾,不要怕沖突。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各種人際關系進行心理調節,努力培養積極向上的狀態,這樣才能在將來更好地完成財會工作。
3.財會職業判斷能力目標
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根據企業的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對于財務會計人員來說如何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而中職學校在平時的會計教學中不注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財會教師要有意加強對學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讓他們隨時發現企業運用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地方。
4.財會職業道德目標
職業教育應該培養的是國家需要的大批有技術的動手能力強的技工,中職生在實習或畢業工作后,對財會職業所需要的付出、對工作的辛苦和壓力缺乏思想準備,缺乏應有的心理承受力。財會專業畢業生除了具備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該重視財會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財會教師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如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客觀公正、提高技能、強化服務等)滲透在講授和實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鍛煉自己、完善自己,為畢業之后的就業奠定職業基礎。
總之,在會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目標激勵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會計學課程內容更加豐富,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讓學生增強學習會計課的信心和勇氣,享受到會計這一課程帶來的樂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