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教學不同于其他工作,對象是活的,而且是有著豐富思想意識的人。因此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教材,更要了解學生特點。初中生的特點: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因此,教學中要高度重視這些特點,如果教學中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器,填鴨式地教學,他們不僅沒有興趣,甚至可能會產生厭煩情緒。學習需要興趣,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體現趣味,成為英語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工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
二、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總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充分讓語言和情景聯系在一起,有了情景學生就會印象深刻,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忌繁、雜、重(即繁瑣、雜亂、重復)。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情趣
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興趣,保持學生興趣,鞏固學生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課文教學中字母、單詞、句子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因此教學方法要多變。
如在教學課文時,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教“活”,學生學得興趣濃,用得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作者單位 貴州省桐梓縣燎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