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是天使卻野性十足,是寶玉卻遍身瑕疵,是小樹卻未經風雨。教育的目的是讓他們成為天使卻不失個性,成為寶玉卻更加堅韌,成為大樹而不嬌柔,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特別是一些備受寵愛的孩子,張揚、任性、軟弱、懶惰、自私等缺點幾乎掩蓋了“玉”的本來面目。我覺得對他們在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應該是嚴厲多于鼓勵,無聲多于有聲。(這里的嚴厲并不只是態度方面的,主要是指在細節方面的要求要嚴格執行到底。)我建議:首先轉變的是老人的疼愛方式,老人對小家伙無微不至的呵護是必要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理和活潑性格。其次要轉變的是全能母親的大包大攬。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主動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事情。關于家庭教育,我談談個人的兩點體會。
一、以長遠的眼光構建知識體系
語文學習是最復雜的心理過程。孩子的性格、品質、見識、經歷都是影響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性格孤僻就不善言談,沒有練習說話的過程怎么可能有生動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呢?品質不端就不會有是非觀念,自然就不會有獨立的見解。而見識和經歷更是影響語言材料的積累和真情實感的形成的因素。所以,我的教育教學從引導孩子的興趣和性格開始,對于行為怯懦的給予鼓勵、激發,對于行為張揚的進行抑制。同時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比如充分利用課本中的一些好看的插圖給學生語言的示范。比如和學生一起游戲,比如像今天這樣讓學生出頭露面,雖然看似非常簡單,卻都是給學生的一種經歷。
單純講課本知識,也應該是著眼整體,系統進行的。開學這一個多月,目標本來是應該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漢語拼音的基本知識和讀出音節的方法。但是,教學開初遇到的嚴重問題是學生“自以為是”——認為拼音在托兒所、學前班全都學過了,起初對我的教學不太在意。一直到三四個星期才有一部分學生猛然省悟:嗯,原來可以這樣。忽然變得很有興致,從考試成績看,效果是明顯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直驕傲在自己的先知先覺中。覺得關于拼音,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二、從細節入手培養習1F7VmYGmKnbf1mvFn59w64dcoru4fcRT9Oa8gkfo6sY=慣
什么是習慣?我認為習慣就是把同一件事反復去做形成的一種定式。現在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其說需要培養還不如說應該大力矯正。他們聽講態度、握筆姿勢、表達方式都已經有了“扎實”的基礎。而家長往往只從作業能否按時完成看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是一個誤區。認真、按時完成了作業并不意味就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僅這一點還要看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除此而外的許多習慣:善于思考的習慣,表達時語言的完整性也是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常階段性地給學生自由空間——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也不提課后該做些什么的具體要求。意圖是培養學生學會用腦記事的習慣。今天我有這樣的建議:統一家庭作業本(我已經買了兩百多本)。寫字本:家長在學生復習了筆順規則之后可以放手指導孩子寫字了。在我以前的教學中我有這樣的體會:功夫還是練出來的,字還是要多寫的,只是不能讓孩子產生倦意。——這就需要我們的手段和智慧。要讓學生愛寫字,想把字寫好。比如粘個小紅花、展示給朋友看、確定對比對象等,都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