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積極的人生觀來維系。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道德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一些行為準則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師生關系主要決定于教師的職業道德以及個人素質、修養。教師要想受到學生的尊敬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一、教師一定要熱愛學生,做到無私奉獻
人們把教師比作蠟燭、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應該像蠟燭一樣給學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園丁一樣精心栽培心愛的花木,對學生要親切關懷、耐心幫助、平等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就必須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每一位學生。真誠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要及時批評教育;教師本人有了錯也應該學會說“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教師的語言要生動風趣,能夠吸引學生
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影響學生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語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富有邏輯性,才能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既要注意準確性,又要使其富于藝術性、具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語教師應講究語音、語調、節奏的抑揚頓挫,要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來幫助語言進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強烈地吸引學生。由于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教師更要做到語言形象、生動和直觀,而且運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實踐。
三、教師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而不是灌輸者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引導學生去了解另一個語言的民族和另一種語言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單純地訓練學生“說話”。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融會貫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內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選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擴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話題,使學生在話題中能充分發揮所學知識,這樣既鍛煉了語言交際能力,又復習鞏固、創造性地應用了新舊知識,同時也能激發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要用啟發式教學,話題提出之后,并不一定要在課堂上把什么都講完,應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問必答,給學生一些啟示,激勵他們課堂外的自學。
四、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關系
現代教育提出教師是教學這個共同體中的首席,這就是說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再不是以前的教師高高在上,而是能夠輕松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在創設的語境中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樣平等地對待他們,在課堂上教師既是良好的引導者,又是一個熱心的、耐心的聽眾,還應該是一個談得來的朋友。
(作者單位 山東省招遠市大秦家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