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在任何學習階段中所占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怎樣才能讓教學在學習中給同學們的成績加分呢?這正是接下來要探討的內容。
數學的教學,最終需要教師落實到課堂中去,要做到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我們教師“凡是你教的東西,就要教得透徹”。教師只有不斷揣摩教材,才能對教材有獨到的體悟,在課堂教學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紛呈”。數學教師的教學,應拉近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火熱,享受數學中生動的故事,把數學的形式化邏輯鏈條恢復為當初數學家發明創新時的火熱思考,做到返璞歸真。
在教學中教師可能有這樣的困惑,在同學們剛踏入校園的時候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對任何科目都有躍躍欲試的感覺。新的環境、新的課堂、新的老師,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在這里沒有優等生也沒有差生,但是當這個新環境不再是新環境的時候,同學們的興趣也就不再那么積極,成績也就有了明顯的差異。怎么樣才能讓同學們一直保持那樣的熱情呢?怎樣才能讓學習更見效率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也是如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活動的實踐有重要意義,它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激發更大的學習欲望與更強的學習動力。興趣的形成和發展總是和成功聯系起來的,常成功的活動,人們對它感興趣;而常失敗的活動對興趣起消極作用。經常給學習以成功的體驗,幫助它們獲得積極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對數學學習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態度不僅是一定對象的心理反應傾向,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過程,更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過程,它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圖三種成分。認知因素是態度主體對于對象的了解和評價,情感因素是主體對于對象的情緒反應,意圖因素是由認知和情感因素所決定的對于態度的反應傾向,是行為的直接準備狀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素質教育力求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素質的基礎上,獲得和諧和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自我教育,具備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質教育強調基礎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數學的教學,最終要教師落實到課堂中去,要做到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我們教師“凡是你教的東西,就要教的透徹”。為求透徹,教師必須深鉆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識發生的本原,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質的東西。
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才不會掉隊,這個時代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專家指出需要以下四種素質的人才:第一,有新觀念;第二,能夠不斷從事技術創新;第三,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第四,有團隊精神。為此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這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所以數學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素質。要給同學們輸入這樣的概念和信息,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學習,要往深處看。讓同學們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義。
在這個教和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和同學們一起成長的,所以身為老師的我們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在數學的海洋中暢游成長,為同學們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石。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五中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