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綜合能力較強、比較枯燥的學科,需要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數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掌握正確的技術和技巧才能駕馭它。
一、讓學生心中亮堂——學習目標明確
目標是行動要達到的結果,它決定著活動的方向,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學習的熱情。所以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使他們樹立偉大的理想,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堅強信心和頑強意志。
二、讓學生真心喜歡——學習興趣濃厚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接受事物的能力,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如與所授內容相關的小故事、小片段或者小游戲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數學教學中的教育性和科學性,用藝術化的形式“傳”諸學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腦、入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主動、活潑地進行學習。同時,教師要把握好內容的深度與難度,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積極的思考會使學生逐漸由暫時興趣轉為穩定因素,由表層興趣轉為深層興趣,由興趣升華為愛好。
三、讓學生形成本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體現在學習的全過程之中,體現在每一個學習的細微環節之中,而學生的學習習慣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從而也會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好數學的基礎,那么學生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1.課前預習的習慣
在學習新知識前,先把要學的知識看一遍或幾遍。通過預習把遇到的問題找出來,帶著問題聽課,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聽課的質量,更好地掌握知識。
2.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課時精力要集中,課堂上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刻跟著老師的引導思路走。同時聽課時要目標明確,要抓住新知識的質疑點,這樣就能學得輕松,從而有效地提高聽課效果。
3.獨立作業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于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鉆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因此,作業要獨立完成,不要和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
4.敢講敢問的習慣
要敢于講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見解,講出自己的認識和思路,即使錯了,也可以當做一次教訓,這樣更能鍛煉自己的數學能力。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大膽地問老師或同學,做到“不恥下問”,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
5.解題之后及時檢查的習慣
在每次做完題后,整理思緒,將題目重新認真地算一遍,做到萬無一失。
四、讓學生善于探索——樹立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教會學生勇于用不同尋常的眼光看待問題,善于在別人看不到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獨到見解。教師應對那些用不平常的方式來觀察、思考、理解問題的學生應給予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使其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其次,表揚學生的點滴成果,利用他們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參與創造性思維的熱情,使他們品嘗到自己發明創造的樂趣,以逐漸養成樂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要了解學生,有的放矢,我們要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掌握其規律、方法,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志丹縣市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