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如何在一開課就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有效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導入的方式很多,以下的導入方式使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時,我寫出了幾個一元二次方程,要求學生求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我故意采取和學生比賽的形式。學生開始積極筆算,求方程的根,然后再求兩根之和(積)。而我則不動筆,但卻很快就能說出正確答案。學生很驚奇,都急切地想知道為什么,于是我順水推舟,讓學生自主研究這其中的奧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生活情境導入生動具體,有利于學生感悟和理解數學
如教學中講“不共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幾條腿的凳子放在地上最平穩;為什么自行車放置時要有車梯;我們出門兒時都要上鎖從而將門固定等生活中的大量實例,總結出課本中的公理,使學生心領神會。
三、引史說事,豐富數學內容
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可講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個古代國王,決定嘉獎象棋的發明者。他把發明者召入宮,并要滿足發明者的一個愿望。發明者說:“我只希望陛下賞我幾粒米。”“只是幾粒米?”國王問道。發明者說:“是的,只要在棋盤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此類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雙倍,直到放滿整個棋盤為止。”國王哈哈大笑:“這有何難!我馬上就實現你的愿望。”你認為國王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嗎?國庫里有這么多米粒嗎?教師引導學生用乘方的形式表示每個格內米粒的個數,并告訴學生:如果滿足大臣的要求,國王的國庫里應該有米粒約為1844.67億噸。學生會在震驚中深刻地認識到乘方的魅力。
四、兒歌導入,喚起學生的童心,滲透數學規律
如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時,可以引用傳統民謠《數青蛙》:“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一聲撲通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兩聲撲通跳下水……”學生在歡快的韻律中快樂地學習,同時也內化了用字母表示數。
在新課導入中,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舉不勝舉,再如以舊引新法、謎語導入法、熱點導入法、類比導入法等。但它離不開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離不開教師的寬闊知識面,更離不開教師的創造性。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