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紐斯說:“假如要形成一個人,那便必須由教育去形成。”小學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對他們的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的工作。 因此在班主任的實際工作中,要善于“以情換情”“將心比心”,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重視學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從而與他們進行“心”的交流。
一、擁有愛心,懂得寬容
班主任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與他們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把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他們、鼓勵他們,給予他們關愛和溫暖,不管孩子做錯什么都不要嫌棄他們。
這些年我就是用一顆母親的心去愛去寬容我的學生,特別是我的女兒出生后,我更加覺得學生就像是我的孩子,我教他們對別人要有禮貌,周末要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懂得感恩和珍惜。我班的陳其同學在來學校的路上不小心被毛毛蟲碰到,脖子周圍又癢又紅腫,當時班長找到了我,我看到心疼極了。于是我馬上把鹽水給他清洗患處,我問他痛不痛,他滿臉的淚水,他哭著說“老師,不痛,一點也不痛,我只是覺得你太像我的媽媽了,我媽媽去廣東打工已經兩年沒回家了,平時也很少打電話回家。”望著這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流露出他脆弱的一面,當時我真想抱著他吻一下他的額頭,……我強忍淚水說:“你就是我的孩子。”自此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學習努力,對同學友好,熱心助人,關心集體。
二、給予孩子班級管理的機會
在班級管理中,成立班委,讓班委參加班級管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班級不同層次的管理,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輪流擔當小組組長、值日班長,都有機會與同學接觸、與老師交流。
實施班級學生自管制度,不僅可以把班主任從煩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三、以情換情,將心比心,抓住教育時機
班主任若真正愛護學生,那首先應該理解學生的感情,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同他們談話、交往,在交往當中尋找教育時機。
我班有個學生叫呂藍,她性格內向、憂郁,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父母離異,母親再婚且對她的關愛非常少。
于是我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幫助她。我通過多次家訪,先要求她媽媽平時多關心她,多鼓勵她,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表達,使她漸漸地敢于表現自己。平常在上課時我不斷表揚她的點滴進步。漸漸地,她比以前活潑了,而且也變得自信了,自卑感減少了許多,她的學習成績漸漸地追上來了。
真誠地去愛、去理解、去寬容你的學生吧,愛學生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愛是溝通班主任與學生心靈的橋梁。只要我們對學生多一些愛,多一些理解,收獲的定是滿園芬芳。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管理區石和鎮旺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