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這是2011年3月的一節福州市級公開課。學校開展市級公開課的目的是檢閱省級課題《運用現代媒體,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成果。本教學內容是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中第三課的第二框《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因為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所以第三課是第二單元的知識基礎和前提,而本節是第三課的落腳點,主要說明應積極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本課題在全書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課重點在于如何正確、積極地行使生命健康權,難點是如何關愛他人生命和健康。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處理,具體操作上設計了三個環節:生命感言、生命諾言、生命誓言。在第一環節“生命感言”的設置上,主要思路是運用熱點鏈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故事分析,突破重點。因此打破了課本編排順序,運用典型新聞事件和串聯的情景故事(小楠的故事),從放棄生命,不珍愛自身生命健康權的材料切入,使學生明確這樣做的危害,激發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進而懂得要珍愛生命,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
在第二環節“生命諾言”:生活考場,反思自身;情感滲透,突破難點。通過課本的生活案例小哲的事例,進行小組討論:(1)小哲的行為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2)你覺得這個結果可以避免嗎?(3)是什么原因導致其走上犯罪道路?(4)從案例中你得到何啟示(為什么、怎么做)?通過學生中的反面例子,使學生認識到不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權的危害,從而懂得應該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從自己做起,落實到行動上。
第三環節“生命誓言”:感動中國,情感升華;以思導行,以行感悟。通過感動中國人物玉樹地震救人英雄才畦挽救生命的故事,幫助學生樹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加深對生命健康權重要性的認識——我們不僅要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與健康,還應懂得關愛他人生命與健康,這既是法定義務,也是道德要求。最后設置了一個小活動課堂宣誓:我們要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永不放棄生的希望!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當他人需要救助時,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學生起立宣誓(生命的承諾),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對生命和健康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達到“以思導行,以行感悟”。
【反思和分析】
1.充分運用現代媒體的影、音、圖片信息等資源,打造多媒體環境。特別是要采集到與學生有關、能聯系學生生活的影音資源。媒體為教學服務,不會削弱知識與能力。
2.創建矛盾與沖突的教學情境。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聯系生活,設置情境,使學生設身處地地加以體會和感受,從情、理、法等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激起內心的矛盾與沖突;通過相互探究和教師引導,開啟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在矛盾與沖突中尋找有效解決方法,學會理智地分析問題,走出認識誤區,從而實現對本框重點“珍愛生命與健康是我們的責任”的突破。
3.在問題的設計上做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討論,這樣不僅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熱情,而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鼓勵的團隊精神。引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積極發言,課堂互動頻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4.本節課讓學生進行時政播報,能引發學生思考,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時政播放作為課堂的一個常規環節,能培養學生綜合方面的能力,應該長期堅持做下去。
5.課堂情境不在多,而在精。本節課以一典型的案例貫穿始終,圍繞一個情境故事將本節課的內容完整地展示給學生,課堂連貫性非常好,思路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在討論小楠的事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導出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的意義及放棄的惡果。材料運用很貼近學生實際,能夠喚起學生對生命的認同。所選案例能充分啟發學生思考,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較為突出,符合學科特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
6.本節課可以改進的地方:
(1)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觀點。(2)教師的投入要高效低碳,事例選擇要做取舍。(3)設問的設計可以更巧妙,設置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4)可以在小楠故事情節過程中穿插勵志圖片及感人事跡。從情感上產生共鳴,引發學生深思。(5)關于“愛”可結合自身的例子(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引導學生不要害羞,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愛”,如擁抱、言語……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感恩,認識到生命是無價的,身體發膚來自父母。(6)給點“粉筆”板書。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明確知識點的“筆記”。板書的輔助更有助于學生思考。重視當堂知識的反饋、評價,加強練習。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市元洪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