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史以來,優勝劣汰即是自然法則,在今天,表現為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快速發展的社會要求。體育的基本概念決定了其競爭的屬性,沒有競爭的體育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通過分析新課程下小學體育教育中能夠挖掘和激發學生競爭潛能的因素,探索存在于中、小學生心理中的競爭潛能與小學體育教學各環節的內在聯系以及如何培養競爭潛能,旨在為新課程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競爭潛能;有效課堂
人具有各種潛能:計算潛能、感覺潛能、空間潛能、文字表達潛能……而競爭潛能則是人與動物與生俱來的,從大自然法則“適者生存”到“青蛙實驗”我們都可以得到很直觀的證明。它是個人或團體間力求壓倒或戰勝對方的一種心理狀態。而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的優越,家庭成員對孩子意志品質培養的疏忽,導致學生在諸多方面出現依賴心理,學習激情、拼搏精神缺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到:現代生產及生活方式更接近于體育比賽,在機會均等條件下,誰的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強,誰就有可能占據優勢。俗話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對中、小學生競爭潛能的開發和培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學校體育課作為一門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學科,有責任、有義務擔當起這個重任,在課堂上有效培養、開發學生的競爭潛能,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基礎。
一、體育教師充滿智慧、藝術化的教學語言可以釋放學生的競爭潛能
語言是體育教學的基本要素,是組織教學、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體育的競技性特征和蘊涵于內的體育精神產生的強大的感染力和征服力,是體育本身所特有的最積極的教育因素,而教師富有藝術、充滿智慧的教學語言可以釋放潛藏于學生內心深處的競爭潛能,從而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二、體育教師的高超技能、準確示范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潛能
示范是體育課堂教學藝術技法系統中重要的內容,是科學再現教學內容的方法。它需要體育教師自身具有高超的技能,優美、準確的動作示范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喚醒學生的運動潛能。其中,用于技術教學初始階段的慢動作示范、為預防規律性錯誤動作出現和分析錯誤動作產生原因時的典型示錯示范、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夸張性示范、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術階段的正誤對比示范使體育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基本功。
三、體育教師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挖掘學生的競爭潛能
體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學論中最靈活的組成部分,隨著體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內容范疇的擴大和難度的增加,體育教學的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適時、合理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盡快掌握動作技術,在鞏固和提高階段還可以通過競賽的形式挖掘學生的創新和競爭潛能,使動作技術實現突破。如因材施教法運用于短跑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按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分層進行短跑教學,即根據體質、技術水平等安排不同的運動量,讓身體素質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質的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求進,體質差的學生在興趣中提高。在同水平學生中引發競爭,使全體學生均得到有益發展。
四、體育教師科學的評價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競爭潛能
合理、及時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競爭,達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要求多元化評價。在評價的內容上,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對學習態度、合作能力和運動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的標準上,采用相對性與絕對性標準相結合,相對標準指自我進步程度,絕對標準指對比他人所進步的幅度;在評價的結果上,由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移,注重學習習慣、態度等形成性評價;從評價的主體上,自評、互評、組評和教師評相結合,實現主體多元化和信息多源化并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競爭。
五、較強的學習興趣可以維持學生的競爭潛能
一般來說,較強的學習興趣可以維持學生的競爭潛力,而競爭潛能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激勵作用,因為它可以滿足學生的自我實現和自尊的需要。但是,如雙刃劍一般,如果方法不當,盲目運用競爭潛能,不僅不利于學習技能的掌握,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例如:有些同學在體育課中的韻律舞蹈環節中動作不協調,短時間內也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狀況,導致這些學生認為反正我也不行,比不過其他同學,選擇了自我放棄。因為競賽對于學生的自尊需要無法滿足,這樣明知自己會失敗而又必須參加的競賽,學生最感厭煩。這時,如果依然試圖開發孩子們的競爭潛能,只能事倍功半。這時,我們可以安排有特定范圍的練習或比賽,鼓勵他們與過去的自己相比,使他們通過體育學習,感覺到自己學有所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積極的、良性的競爭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和學習動機的加強,使得體育教學事半功倍。
六、較好的學習效果可以強化學生的競爭潛能
無數實驗表明,競爭潛能的有效開發可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測試都符合上述規律,當學生完成力所能及或者已形成動力定型的技術動作時,特別是那些簡單的發展身體素質的動作時,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競爭潛能,提高學習興趣,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但是,在學習或完成較復雜的技術動作時,不宜過分刺激他們的競爭心理。否則,學生會為了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而使用不正確、欠規范技術動作,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降低。
競爭意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為滿足完善自身,實現自我需要的社會性行為,是自覺的、主動的、有目的的活動。它能使人精神振奮,努力進取,它是現代社會中個人、團體乃至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心態。因此,新課程下體育教師更應該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體育教學的規律培養、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挖掘、激發學生的競爭潛能,從而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有效性,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常學勤.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新華出版社,2009-04.
[2]劉平清.體育教學中如何正確運用競爭機制.中國學校體育,2005(4).
[3]嚴連強.正確運用學生的競爭心理提高體育教學效益.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3).
[4]劉星光.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義務教育階段),2005(4).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