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把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顯的現代白話文中,通過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黃鶴樓送別》整篇文章所渲染的是一種離別之情,可以說,是一篇充滿“情”的課文。我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圍繞“情”這一主線,以一個中心問題:“找一找哪些詞句體現了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你最喜歡哪一句?”引導學生“讀”情、“悟”情、“品”情。
片斷一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找哪個詞最能體現他們的心情?
生:“依依惜別”。
師:請你把這句話完整地朗讀一下。
(多媒體出示片段一: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請大家再好好地品讀這句話,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的呢?
生:我從兩個“一會兒”可以看出他們都不去想離別的事。
生: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很深。
師:那他們一會兒看這,一會兒又看那,不是很不禮貌嗎?
生:不是的。他們“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這樣做就是要故意轉移目標。由此可見,他們的心不在景,而在情上,更見他們感情的深厚,這是一種含蓄的美。
師:(嘖嘴贊嘆)你真會讀書啊!他們之間的這種難舍難分之情被你剖析得這么到位。
生:老師,我從“觸動”這個詞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彼此都不愿意去想離別的事。
生:我覺得這個“藏”字用得特別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我們總是把自己最珍愛的東西藏起來。從這個“藏”字我感受到了他倆友誼的深厚。
生:我也贊同他的說法。李白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現在要離別了,肯定會依依惜別,但又不愿表露出來,他們是強忍住的。用了這個“藏”字,就越表明他們之間的感情深??!
師:你們分析得很有道理,說明你們很會動腦筋。剛才你們找的這些動詞,都刻畫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寫作的技巧,它能讓我們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這種深厚情誼。
師:請用心來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吧!
【評析】這是教學課文第2自然段中的一個精彩片斷?!耙粫貉鐾薄耙粫哼h眺”“觸動”“藏”這一系列動詞,看上去很平淡,讀起來也不費勁,似乎能夠一看就懂,一讀就會。但如果能引導學生透過字面本來的意思,去感悟、挖掘它們豐富、深刻的內涵,這些看似平常的字,就能活躍起來、魅力四射了。本教學片斷做到了這一點。如果能堅持不懈地長期訓練下去,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而且有益于增強他們的語感,還能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片斷二
師小結:他們真的不想分別,似乎只有這樣做,他們才能掩飾內心的憂傷。(停頓)不忍別,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
生齊讀。
?。ǘ嗝襟w相機出示片斷二:“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滿飲此杯吧!”)
師:從這一大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師:你從哪些詞體會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生:從稱呼上可見啊,因為“夫子”是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生:文中用“舉起酒杯”而沒有用“端起”或“捧起”,更能表示一種敬仰之情。
生:從“您”字上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師:“您”一共有幾處?
生(默數了一下)齊說:六個“您”。
師:足以證明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生:還有,從第二句中的“兄長、老師”這點也能看得出尊敬。
師:(上前握住他的小手,注視著他的雙眼,贊美道)你不僅有一雙慧眼,還會留心觀察生活,多了不起!你真是一個會學習的主人!
【評析】抓細節,品真情。教學此段時,教者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品味。學生在老師的點撥、鼓勵下,找出“終于”“舉起酒杯”“夫子”“您”“兄長”“老師”等詞來暢談李白對孟浩然超人的才華和高尚的人品的無限崇敬。讓學生不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了文字背后蘊涵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片斷三
結尾處圍繞送別,拓展延伸:
1.自古以來,送別是詩人吟誦的主題,而李白更是一個非常重友情的人,除這首送別詩之外,他還寫了其他幾首流傳至今的送別詩《贈汪倫》《送友人》(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2.還有很多古詩也常常描繪到送別的場面,老師在此向同學們推薦幾首送別詩。(課件出示:《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搜集一下,下節課我們來讀一讀、背一背、品一品,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評析】課件連續出現幾首送別詩,將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古詩百花園中,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的閱讀延伸到課外,實現了語文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ㄗ髡邌挝?山西省高平市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