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組織教學的基本形式,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系統、牢固的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同時創新精神、科學方法、協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養。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作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偏離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式的教學,使得學生習慣性地沿襲教師的思維方法,不敢疑、不善疑,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在研究性學習思想指導下的教學,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氛圍,提供創新的環境,鼓勵學生創新性地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把教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巧妙的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由研究探索構成的教學過程可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索和發現的樂趣;而且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對其各種能力的培養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然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反之將成為學生發展的障礙。
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閱讀指導法等,新興的教學法有探究式、啟發式、討論式、實驗探究法等。傳統的教學方法未必陳舊,新興的教學方法未必切合實際。教學方法講究得當合理,不可不講實際的生搬硬套。融入了研究性學習思想的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學方法的選取更應靈活,在一節課中,可以只用一種方法,也可用多種方法,多種方法可分步應用,也可相互融合。
三、重視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但“應試教育”下的化學教學,對實驗不夠重視,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實驗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取化學知識,鍛煉實驗技能,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
重視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化學實驗,還要科學地利用化學實驗。目前中學階段的實驗多為驗證性試驗,如果只是按照課本上的實驗步驟和要求去驗證某個結論,實驗的功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實際教學中,可以依據研究性學習的思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驗證性試驗設計成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從問題出發進行探索研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試驗結果。這樣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學習興趣。
四、改革評價方法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了解學生情況,我們要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傳統的評價方法多是對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且只注重結果,具有極大的片面性。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體現研究性學習開放性和重過程的特點。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分析、總結等一系列過程去完成。如設計實驗方案、對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的調查分析、研究等,這樣的題目可以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能從知識、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綜合評價。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