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是一項枯燥而無味的體育項目,是擺在每一位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小難題”。“耐久跑”也是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耐久跑”教學,不僅可以發展學生耐力,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何讓學生帶著輕松和諧、愉悅進取的心態練好“耐久跑”是每位體育教師所面對的教學難題。如何培養學生耐久跑的興趣,提高耐久跑的成績,必須巧妙組織耐久跑。
一、耐久跑替代練習
耐久跑練習能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如果教師利用一些替代練習,循循誘導,也會取得同樣的效果。例如采用學生感興趣的跳繩練習,大場地的足球比賽,“橄欖球”游戲(按體能分組,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利用追、搶、傳、投、抱、堵等各種方法獲得權力,最終在規定時間內看哪隊投入對方球門的次數多為獲勝)等方法。
二、運用趕超跑來練習耐久跑
每組15人左右,成一路縱隊勻速跑400米開始趕超,排尾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從隊伍的外側跑到排頭變為勻速跑(其他隊員的跑速不能變),當他成為排頭后,另一個排尾學生以同樣方式趕超。每人趕超一次為一輪,共練習3輪。
三、跑、走交替進行
對一般初學耐久跑或學生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采用跑、走交替進行。一路縱隊或兩路縱隊跑完一定距離或時間后,繞場走幾分鐘。為了讓學生盡快消除疲勞,可用意念法幫助消除,也可讓學生在走的過程中,利用隊伍(人數)組圖案或字母或字,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讓學生的枯燥感或身體不適感很快消失。
四、合作跑
合作跑一般是指教師對學生耐久跑能力有了大體了解后,所采用的一種跑的方法。合作跑要合理分配,一般運動成績高的學生分在一起,可提高奔跑能力和運動成績。運動成績中等和差的要搭配分在一起,兩個較好夾一個較差的,人數、形式不同(拉手跑,并肩二夾一跑)要求同伴間協調配合,在相互合作中獲得最快速度,培養團結協作和集體主義精神。
五、專項身體素質練習
環境的改變,會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去,選擇較安全的自然地形或路道。利用越野跑、障礙跑、定向運動跑、法特來克跑等練習方法發展學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專項身體素質,外部環境的變化、新鮮事物的刺激常使學生忘記疲勞,在快樂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教學中要組織好,確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可讓體育骨干或班干部擔任組長,組內同學相互鼓勵、團結一致、頑強拼搏,努力完成練習任務,體育教師統籌負責。
六、運用反復接力跑來練習耐力的方法
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男生兩人,女生兩人。兩個女生分別站在400米起點和200米起點,男生跑400米交接棒,女生跑200米交接棒,循環進行5輪。
除此之外,在訓練課中,抓住青少年好強的心理,適當地給學生以假信息。如在定距跑、計時跑練習時,可在學生原來最好成績的基礎上適當地拔高一點,使學生感到自己的運動成績提高了,這對提高學生耐久跑的興趣和運動成績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耐久跑”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頑強意志。通過調查,多數學生都不愿意參加“耐久跑”。很明顯,就是“怕累”。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怕累,輕松愉悅地面對“耐久跑”?這需要每位體育教師苦費一番腦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這要經常地把學生的訓練成績隨著訓練的結束告訴學生,抓住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與表揚。讓學生的閃光點隨著不斷的訓練越燃越亮,經常地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培養學生毫不動搖的“自信心”。同時快樂體育也為那些體育設施差的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能力、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作者單位 青海省海晏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