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而要學好英語更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的實踐和體驗。然而,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班級學生整體英語成績好,有的就整體偏差。那么,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借鑒。
我的方法就是課前、課中、課后“三步走”。
第一步——課前,我先讓學生預習新課文。預習的過程,就是對舊知識的復習總結,看看一些詞匯語法大家是否掌握了、是否忘記了,同時,要標記出以前沒有見過的新句型、新詞匯。這樣方便學生聽課的時候有的放矢。我是這樣導課的:
(師)同學們,新課文大家都看過了嗎?
(生)看過了。
(師)那么誰能給老師用中文復述一下這節課的內容?
(生)我能!——檢測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
(師)老師教過大家如何念音標,那么,本課的生詞大家認識多少呢?
這樣就既檢查了舊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爭強好勝的心理,順便引入新課。
第二步——課上“三小步”。第一小步:舊句型復習。我會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通過提問、抽查、背誦舊課文等方式檢查學生對上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對于已經掌握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鼓舞,對于沒有掌握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第二小步:新句型練習。我會分配出35分鐘的時間來進行新課文的學習。在上課時,重點通過情境對話、角色扮演、多媒體課件、集體朗讀等方式,集中進行新句型的練習,并且講解本節課新詞的記憶方法。通過一系列橫向縱向的聯系比較,進行區分講解。第三小步:在最后的5分鐘時間,抓緊時間,強化記憶。對于本課知識的重難點,再進行一次梳理。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強化記憶,另一方面是給一部分沒有掌握好本節課知識的學生一次重新學習的機會。
第三步——課后小練習。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所以,我會根據每天課程安排的實際情況,比如課后或者早自習時間,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設一個小組長。各個小組內部互相提問,提問的內容是關于本課知識的新詞和新句型。時間短的話(課后的幾分鐘),每人用本課新句型說一句話就行,時間足夠的時候(早自習),可以安排小組長負責組員的新詞聽寫。這樣一來,既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又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既需要語感天賦,又需要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奠基時期,運用好方法,高效率地來幫助學生完成英語學習。
(作者單位 安徽省靈璧縣漁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