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物理這門課,學生往往只注意記公式、背定律,而對課本的閱讀就很不重視,有時即使看書,也往往是和看小說一樣讀一遍,而對其中的精義把握不住,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在閱讀物理課本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閱讀的習慣
學生對物理往往只注重做題,習慣從公式出發去解決一切問題,對概念理解或是公式運用的條件卻不夠重視,看書的目的最多就是找公式或例題,或者是某個定律。所以我們不難看到有些學生的書一學期下來還是新的,更不用說做什么標記、批語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學習成績、學會自我學習也就是一句空話。
(二)沒有掌握物理的特點
有些同學課本看得不可謂不多,條條杠杠也劃得不少,要是問他看懂了嗎,他也會回答說看懂了;但一旦要他應用的時候就露出很多問題。拿學生的話來說就是:“看看都懂,就是不會做”。那么他們是真的看懂課本了嗎?回答是否定的,學生對物理課本的閱讀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以前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習慣上。
(三)不能理解課文中的精義
科學的文章是非常嚴謹的,有些遣詞造句可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學生往往不能分辨這個詞和那個詞在科學上含義的區別,造成理解上的錯誤;另外,一篇教材總有其中心和思路,而知識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有序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往往不能理清楚,這樣雖然看了幾遍書,但對其中的精義并沒有深刻理解,知識也就不能很好地消化。
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
(一)閱讀的分類
1.泛讀,或稱通讀。主要是指在預習階段把即將學習的內容讀一0b370b9bbe62e9dc7a422d629399bb97遍,大概了解一下本課要講的有些什么概念和要點,是干什么用的等,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提綱,要求明確;同時學生要注意在閱讀中存在哪些疑問,以便聽課時有的放矢。
2.重點閱讀。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講的內容,安排學生對某些詞句、章節做進一步的重點閱讀,從中去“咀嚼”、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在通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上課過程中應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重點閱讀。
3.精讀。回家以后學生要結合新課,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弄清重點詞句,弄懂術語含義;反復領會課文中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以及規律的應用條件;能把來源于生活中的現象與物理概念和規律有機地聯系起來,并從中去學習概括、歸納、推理等方法。
(二)培養閱讀的習慣
1.示范。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首先應給以示范,使學生知道怎樣去閱讀科學文章。如文章的中心、重點,如何做標記、批注等。
2.提綱。開始時,教師應提供一個提綱,一開始應盡量做到目標明確、簡單,使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獨立地找到正確答案,從而提高他們讀書的興趣,進而逐步過渡到其他較難的內容。
3.指導。讀書無疑須使有疑,閱讀中要指導學生多問為什么,而不是走馬觀花。如“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跟發生這一改變所用的時間之比”,那么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或速度改變的方向有關系嗎?
學生學習的根本依據是課本,目的是為了學會自我學習、獨立學習。而閱讀是學習的重要手段,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人們的自學是通過閱讀相應的書本完成的。因此,在中學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傳授相應的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當他們的閱讀能力大大提高的時候,學習的效率、成果也必然會體現出來,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單位 江西省龍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