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教育理論和策略體系,以教學中的交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它將班級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以學習目的和任務為向導,以設疑、嘗試、引導、體驗、比較、探究、討論為基本方式,講究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結合。
一、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接手新的班級時,教師應先盡快將學生的個體特征、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做一個詳細的調查,從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角度安排一個英語課堂的座次表。合作學習的分組宜采用異質分組的原則,也就是將男生和女生、英語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的與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每個小組4~6人為宜,每學期應該調整一次小組的劃分,以便讓學生有更寬的交往空間。
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調控能力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教師必須深入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教師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當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當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并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三、合理的評價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其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在評價時,要做到客觀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樣。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小組整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教師還可根據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分別作具體的指導,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采用合作學習將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真正的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同時通過合作式的交流,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發揮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啟發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活動中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多元信息的交流方式,從而真正推動每個學生的進步。
(作者單位 江蘇省贛榆縣柘汪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