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實際上是朗誦者欣賞自己的聲音,自我表達情感的過程。長期堅持朗讀,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明確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如何激發孩子的朗誦興趣呢?
一、發揮榜樣的作用
“親其師,信其道”,我們首先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老師。我們不妨好好準備一下,然后在孩子面前動情地朗誦,博得他們的信任。同時,我們也可以把自己參加有關比賽的視頻、頒獎照片、獲獎證書等展示給他們看,讓他們由觀賞到欽佩、由欽佩到默默效仿。清晰地記得有一次我給孩子們訓練教師節獻詞時,一向調皮搗蛋的王小毛絲毫沒有興趣,不能認真地聽我講注意點,顯得很不耐煩的樣子。這時我便讓他們休息,期間我主動要求給他們講故事,這時他們一下來了興趣,都等著我講。我便來了個現身說法,講自己參加的各種比賽,表現有多棒,贏得怎樣的掌聲,獲得什么獎,當時是誰親自為我頒的獎......孩子們都聽得瞪大了眼睛,不斷發出“哇!”“哇!”的贊嘆聲。我乘勝追擊,又給他們現場配樂朗誦了《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深情地朗誦贏得了他們的掌聲與喝彩,于是,趁機告訴他們:“老師小時候沒有說普通話的環境,老師的老師普通話都講不好,更別說動情朗誦了。我今天的成績都是后來刻苦努力換來的,遇到讀不準的字便逐一查字典,按照拼音讀,讀時記不準的再查字典,就這樣反復查、反復讀,字音總算能讀準了。后來也喜歡上觀看中央電視臺每年的新詩會,臨睡前總愛聽聽名家的朗誦,這樣,朗誦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我相信基礎比我好的孩子將來的成績會更好,只要努力也許還會上中央電視臺呢。”孩子們聽后不僅由衷地佩服我的刻苦與堅持,而且自信心大增。后邊的朗誦王小毛表現得很好,感情投入,表情生動,全縣教師節大會上的獻詞成了大會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尊重與激勵相結合
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激勵。激勵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藝術。恰當地激勵能使學生產生如坐春風的感覺,產生一語三春的力量。我們可以在朗誦前進行激勵,使其充滿信心;也可以在學生朗誦后進行評價激勵,使其不斷進步。但激勵的語言或方式不能始終如一,亙古不變,應該用心琢磨,在恰當適時的基礎上力求豐富多變。可以是一個翹起的大拇指,可以是一聲喝彩,可以是頭上輕輕的撫摸,可以用錄音機來錄音,可以和孩子比比朗誦,對他們的標準發音、動情朗誦,你要甘拜下風……只要能給學生新鮮感,都能達到激勵的目的。
三、在課堂上創設一個能夠展現自我、與同伴交流的開放、寬松的空間
現代的教育觀,要求教師把民主帶進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打消怕朗誦不好的顧慮,消除緊張的情緒,變得敢于朗誦,樂于朗誦。還可以根據朗誦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朗誦形式,如男女對誦、小組合誦、全班齊誦加領誦、教師參與朗誦等,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朗誦的效果,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還可以樹立并提高學生朗誦的自信心。
總之,激發小學生朗誦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和身心的健康成長都十分有利。因為朗誦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自信心和凝聚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今后的發展都有長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 陜西省志丹縣市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