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十分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是以他們的學習興趣為轉移的,對物理知識發生了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才會有積極的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充分利用“開場白”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對知識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是教師對每個單元、每個課題的“開場白”。實踐證明“開場白”常常關系整個教學的成敗優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好“開場白”,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后每章教學前,提出一至二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好奇心,增強其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介紹相關物理學史的生動故事,往往可以收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浮力的教學中,先介紹阿基米德原理產生的故事,然后再介紹阿基米德如何應用這一原理順利地解決了皇冠是不是由純金制造的問題。事實表明,這些故事能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萌發攀登科學高峰的愿望。
三、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欲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學習質量,做好物理實驗是關鍵的一環,通過實驗又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1.演示實驗是連接認識主體(即學生)和認識客體(物理規律、現象)的紐帶
物理概念、規律的建立是首先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而后通過科學的抽象使學生形成概念、規律。在課堂教學中,實驗也是導入新課的好方法之一。如在講“用電器被短路”教學中,先畫出電路圖,提問S1、S2閉合后,能發亮的燈有哪些?學生一定有不同的答案,然后安裝電路,用實驗來證明S1、S2閉合只有L2發亮,而S2斷開,兩燈都亮,最后老師才講出原因。以此在上課一開頭就引起學生對課題的濃厚興趣,為調動本課后續學習的積極性創造了良好的氣氛。
2.學生實驗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途徑
學生實驗能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學生往往會因為自己驗證了某個物理規律或因自己通過實驗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興,因而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有趣的實驗、奇怪的現象、科學的故事、實例的設疑都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必須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激發方法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