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任務,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逐步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
1.以合作為基礎的學習方式
以合作為基礎的學習方式能有效轉化和消除學生過度的學習壓力,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溝通,培養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質。
2.以問題為載體的學習方式
只有學生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問題,才能真正開啟心智的大門,才能真正激發學習的熱情,也才能真正領略到學習的樂趣與魅力。
3.加強實踐活動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活動的開展,如處理自身日常事務的生活實踐,處理與他人的相互關系、與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實踐等。
4.注重探究的學習方式
探究學習方式主要是要求學生從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有關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追求其結果。
二、如何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1.更新教學觀念
(1)教學過程中,要把過程和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創新的過程。
(2)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要去關注具有獨特個性的、活生生的學生,要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關注他們的情感。
2.充分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可以包括圖書資料、音像資料、風俗習慣、名勝古跡、自然景觀等,對于密切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密切教育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系,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優越的成長環境,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3.轉變學習方式
(1)多種形式地提出并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詩中用“朵”來修飾“流星”恰當嗎?為什么?一個女同學就領悟出應該是恰當的,因為那流星也像鮮花一樣美麗綻放,所以可用一朵。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能,而且學生們喜歡標新立異等的心理特點得以張揚,探究式學習的熱情得以激發,智慧的火花時常在民主、愉悅的氛圍中閃爍。
(2)采用師生同臺的互動模式。①師生共搭展示平臺,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每節課前的三到五分鐘作為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時間。訓練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講一個歷史故事、介紹一則名(格)言、推薦一本最喜歡的書等等。講解時要求逐步提高,由神態自然、語言清晰簡潔到落落大方、語言流暢生動等。按順序輪流往復,每個學期每位學生都能多次得到登講臺當眾講話的鍛煉機會,學生不僅練就了“說”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而且樹立了自信心。②搜集整理資料,學生登臺展示。如我們這學期學習的茅盾的《白楊禮贊》這一課,學生就搜集了許多相關資料,制作展示了近百張幻燈片,設計了20多個搶答題,課堂的容量增大了,學生的收獲增多了。這種做法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綜合等語文素養,又滿足了他們的好勝心,使每個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教學,我便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黑乎乎的濕土上嫩綠的小草芽頂開一小片泥土搖搖晃晃地站起來、干裂的黃土上春雨一滴一滴地落下、漫山的桃花、喜上眉梢的老農……這個時候,相信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學習的興趣早已被調動起來了。而且,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總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程實施中,只有努力,才能真正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完成課程改革的目標。如果我們切實貫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淇縣電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