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消極地或不受控制地參加課堂活動,這不僅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更糟糕的是學生無心向學,使得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方面去嘗試的。
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特別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培養,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培養,首先從培養興趣開始。如在《學做賀卡》這一節的開始,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配套光盤中的作品或者自己收集的一些更有意思的小作品,并輔以聲情并茂的解說詞。其次,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因素。它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和力”,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使學生掌握主動參與的方法
1.參與思考
獨立思考不是異想天開的胡思亂想,必須遵循正確的規律和方法。教師的講解不宜過細,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在教學中要創設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通過思考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他們樂于思考,這樣在學習中就有了積極性和動力。
2.參與實踐
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信息技術課堂更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從“不會學”到“會學”,從“會學”到“會用”,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從“能力”到“素質”的轉變。
在學習程序編制的過程中,學生從開始對編程知識一無所知,到認識編程的基本思想,了解編程的基本語句,從而去設計一些簡單的程序,完成用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為以后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
3.參與討論和創新
“當我們給兒童提供機會,讓他們和同學、教師交流自己的知識時,就會使他們歡欣鼓舞,使課上得生動活潑,營造一種集體工作的氣氛。”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的這句至理名言給我們這樣的啟迪:在課堂教學中,要多方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其參與意識,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4.參與評價
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教師要參與評價,學生更要參與評價,不僅要評價別人的作品,也要評價自己的作品,在評價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觀的認識,提高自我認識水平。
總之,我們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努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方法和習慣,使他們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成為有用之材。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天場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