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歷史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插圖,歷史插圖教學是歷史直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過課本的插圖和教師搜集、制作的圖、畫進行教學。由于歷史講的是過去的事,無法直接看到,也無法課堂再現,教師要使學生有歷史的感覺、歷史的形象,使歷史景象能在學生頭腦中明顯再現,這就需要借助歷史插圖。歷史插圖是歷史直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幾種教法:
一、描繪法
描繪法是以圖示為主結合語言演示的一種教法。如《受到迫害的猶太人》這幅圖體現了猶太婦女、小孩都膽戰心驚地舉著雙手,被納粹黨驅趕、屠殺的慘況,使本來難以理解的“法西斯”這個概念,由于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圖中猶太人的悲慘境遇,這個晦澀難懂的詞一下子就理解了。描繪法除以愛憎情感感染學生外,對于古建筑工程的插圖,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詩文,以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趙州橋》橋型優美,結構新穎,很像古人所說,“如出云初月,雨后彩虹”。可用宋人杜德源的詩“坦平箭直千人過,驛馬馳驅萬國通”和明人祝萬祉的詩“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增強這一古建筑的藝術感染力。
二、聯想法
聯想法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想象力。如演示《商代戴手銬的陶俑》時,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時奴隸們不甘屈服的形象,深刻揭露奴隸殉葬的罪惡。講《焚掠后的圓明園殘跡》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想象,一方面,雖然只是殘磚斷瓦,但仍然可以想象圓明園曾經的輝煌。此處可聯系法國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對圓明園的評價:“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筑,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筑。”“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后就會挨打”的證明。
三、啟發法
歷史插圖能使比較抽象的史實事因或史事意義具體起來。如對閻立本的《步輦圖》演示,可組織討論以下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理解唐初對少數民族的安撫政策和唐蕃之間的友好關系。(1)坐在步輦上的人是誰?(2)為什么唐太宗要接見吐蕃的使者?(3)從這幅圖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社會現實?試舉例說明。
四、懸念法
歷史上頗多難解之謎,有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后自己去尋求答案。如《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可提出以下問題:(1)四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巨大的石頭重達五噸,當時又沒有起重機、汽車等機械,你認為他們究竟使用什么工具來進行搬運?(2)修建金字塔時,沒有水平儀,沒有動力裝置,沒有現代化測量手段,如何勘測并平整出五萬二千九百平方米的塔基?有興趣的同學平時就會留意這些資料,對歷史的奧秘作進一步的探索。
五、概括法
使用概括法的圖示教學,一般都需要教師自繪圖畫或從互聯網上搜集各種資料圖片。如《世界文明古國》這幅畫,上面確切標有各國國名、各大河流,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對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名稱、發源的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等內容具有一個非常完整的概念。講明朝營造北京城,可以繪制一幅金、元、明三朝京都沿革圖,理順金的中都、元的大都、明的北京城三者之間的關系。復習遼、宋、夏、金、元的歷史,可以繪制一幅五朝遷變圖解,使學生對學到的頭緒較多的知識予以綜合,使之系統化。
圖示教學對于任何學校任何條件的班級,都是切實可行的一種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法。它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通過形象性、啟迪性、條理性等方面,充分達到歷史現象的再創造境界,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并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等等,所以不斷探索和總結圖示教學法,對于改進歷史教學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