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0日是中國第四個“卒中(俗名中風)教育日”,目前,我國腦中風發病率排名世界第一。第三次國民死因調查結果表明,我國腦卒中死亡率高于歐美國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
武國忠醫師認為,在中風發作前是有一些明顯征兆的,如果我們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避免中風是完全可行的。
頭病先兆下面找
中風,學名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全世界腦中風每年奪去570萬人的生命,它已經成為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嚴重致殘原因。中風治療起來頗費工夫,病情穩定后也往往落下些后遺癥,如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手腳麻痹等,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而冬季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是中風的高發期,由此看,把宣傳教育日設在11月20日還是很有道理的。
既然中風如此兇險,那么中風前有沒有什么先兆?有什么方法可以預防嗎?武國忠醫師說,當然有,中風前會因人而異地出現若干征兆,但最明顯的征兆是在大便上。如果你心腦血管存在問題,或者血壓偏高,忽然有一天又出現了大便干燥,或者干脆就便秘了,這時就得非常小心,因為中風很可能馬上就要光顧了。
原由1:大腸積熱向上沖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知道,大便是從大腸中排出來的。一旦大腸中有多余的熱,熱盛傷津,這層津液就少了,或者沒有了,于是大便就變得干燥,甚至秘結在大腸中,排不出來了。大腸中有熱,其實就是手陽明大腸經上有熱。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大腸經有熱上沖,肺氣勢必不能肅降,于是一股熱氣上沖腦門,腦就會出問題。最嚴重的就是上面說的腦中風,頭腦對身體的一部分控制功能直接失靈;比較輕微的呢,就是頭暈、頭痛、頭腦昏沉。
【開方1】 中老年人應該每天注意觀察自己的大便,從中獲得大腸經上的消息。一旦遇到有干燥、便秘這種征兆,千萬不要驚慌,用防患于未然的辦法,是完全可以補救的。那就是:按揉合谷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原穴就是原氣出入之穴,按揉大腸經的原穴就能激發大腸經的原氣,原氣足了,病氣就消除了,大腸經上的實熱也就隨之慢慢退去。這么一來,腦門子就會清涼下來,頭腦也變得清醒而理性了。
原由2:肝火旺盛筋脈松
再從五行的角度看,武國忠醫師進一步解釋說,肺和大腸屬金,金克木,肝屬木。當肺和大腸功能失調的時候,肝木失去約束,進而產生與肝相關的病癥,如中風、抽搐、口眼歪斜、頭暈、眩暈等。《黃帝內經》中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大腸經有熱必然導致肝火旺,金不能克木,所以肝火得不到控制。肝主筋,肝火得不到克制,人體的筋就會松緊失調,歪到一邊去了。于是就會產生病人腦中風后經常出現的口眼歪斜、偏癱等癥。
【開方2】 從這個層面分析,揉合谷穴也是有效的:瀉掉大腸經的熱,肺和大腸的氣機順暢了,肝火也會相應平和下來,就不會出現與肝相關的那一系列病癥了。當然,人體是有一定的反應速度的,這種連鎖反應的快慢因人而異,在有的人身上會慢一點。所以這時候,推薦合谷配上太沖,兩對穴同時用,仍采取按揉的方法,既清大腸之熱,又瀉肝火,首尾夾擊,效果更為迅速。太沖在腳拇趾與腳食趾間向后的位置,肝火旺者壓上去會有酸脹疼痛的感覺。
原由3:進補不當擾肝腎
冬季進補不當也是中風高發的一大原因。在進補時,如果攝入過多高能量、高蛋白食物,或者溫熱的補藥,都有可能誘發中風。那么我們該如何既能預防中風,又實現恰當進補呢?武國忠醫師推薦了一個簡單又有效的配方。
【開方3】 去藥店買500克黑芝麻、500克桑葉,然后摻在一起,用自家的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打成細粉,每天三次、每次10克,用勺子舀著吃,既方便又保健。此方有很好的平抑肝陽、清肝明目、預防風癥的功效。
至于這個驗方的藥理,大家可以想想,又肥又胖的蠶寶寶,是不是每天都以桑葉為食?可是它吐出來的絲,是不是很堅韌?桑葉味甘、苦,性寒,可以入肝、肺經,力量可不容忽視。黑芝麻味甘,性平,可以入肝、腎、大腸經,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功效。桑葉和黑芝麻,一個綠一個黑,青入肝,黑入腎,組合起來就是滋補肝腎的好東西。中醫里有“肝腎同源”之說,也叫“乙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