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45歲,前陣子由于公司事情多,常常黑白顛倒,后因胃疼、嘔吐來到急診掛號。經急診醫生診斷,嚴重懷疑是心臟出了問題,讓其做心電圖檢查。王先生家人不能理解,因王先生之前的體檢表明身體很健康,心臟沒有毛病。醫生堅持讓其做心電圖。結果心電圖顯示,王先生已發生大面積心肌梗塞,多虧搶救及時才沒造成遺憾。
急性心肌梗塞多無病史
協和醫科大學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孫宏濤副教授說: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的一種嚴重臨床表現,表現為持續的胸骨后疼痛,口服硝酸甘油不緩解,同時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癥,常可危及生命。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是突然發生的,之前一般無心臟病的病史。但仔細詢問病史,大部分往往有肩背部疼痛、心悸、煩躁、心前區疼痛等情況,因之前無心臟病病史,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從而導致猝死。
每個人都存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心肌梗死往往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急性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少數也可見于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相應冠狀動脈灌注的心肌發生心肌缺血、壞死。所以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大多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血液中“脂肪類”的“垃圾”不斷在血管壁上沉積,如同下水管道,管道內的垃圾越來越多,管道就可能越來越窄,當阻塞到一定程度(血管狹窄超過75%)時,就會出現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現,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臨床表現。動脈粥樣硬化的這個過程就如同彈藥庫里的炸彈的制造,可長可短,炸彈可多可少,無論是兒童還是老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在某種意義上講,這個過程無法避免。我們之所以目前看似乎是正常的、健康的,是因量變還未發生質變,炸彈還沒有被引爆。在某些誘發因素下,健康人可能突然倒下,這樣的誘發因素可以是一次激烈的爭吵,也可能是幾天失眠,甚至是一次飽餐。
多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孫宏濤表示,記者、醫護人員、白領、企業家、司機這些人群都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臨床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病突發猝死,多與壓力過大、生活方式不良等有關,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酗酒、肥胖、過度勞累等因素均為危險因素,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絕對戒煙、低脂飲食、控制血糖、減輕體重,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有效避免大多數心肌梗死這樣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急性心肌梗塞有征兆
孫宏濤說:對于大多數冠心病發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有征兆的,征兆可輕可重:知道這些征兆并正確處理,有時可以救命。
1.極度疲勞感。
2.身體疲勞時,胸骨后突然出現絞痛,或者持續數分鐘至十幾分鐘的壓迫感,這種壓迫感被很多病人描述為“被人卡住了脖子”或者胸口壓了塊大石頭,喘不上氣來。提示還有“莫名的恐懼感”。
3.胸骨后的疼痛放射至肩、頸、手臂或上腹部,并伴有劇烈嘔吐、大汗淋漓、手足冰冷,至休克。
4.熟睡中突然憋醒,感到胸悶、憋氣,需要坐起來才覺得稍舒服些。
5.無原因的突然出現一陣心慌、眼前發黑,有跌倒感,伴大汗淋漓。也就是“啥也沒有干”,突然昏倒。曾記得一位病人就是看電視時突然昏倒,伴大汗淋漓,幾分鐘后自己蘇醒過來,后來在醫院里被確診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上樓時出現心慌、氣急。
7.原來有心絞痛,心絞痛發作頻度、時間明顯加重,口服硝酸甘油不緩解。
4分鐘內搶救為最佳時間
一旦出現上述情形,應該高度懷疑冠心病發作,甚至有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知道4分鐘內搶救為最佳時間,這段時間正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黃金時間!
冠心病患者如出現心絞痛,要絕對臥床休息,環境保持安靜,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同時舌下可含服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擴張冠狀血管的藥物。若多次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仍不緩解,胸痛持續30分鐘以上,應考慮心肌梗死的發生,應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00mg,盡快撥打急救電話,請醫護人員幫助送往醫院求治,若手邊沒有備用藥物,則讓病人臥床休息,靜待醫護人員的到來。同時安慰、鼓勵病人,幫助其克服恐懼感。
對于突然意識喪失,心跳停止的病人,家人不要輕易搬動病人,而應在呼叫救護車的同時,爭分奪秒地就地行心外按摩。
對出現這些征兆的其他病人,可以在病情穩定后,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