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壞情緒,如壓力、抑郁、憤怒、悲傷等,與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和肥胖等一道并列為冠心病發作的高危因素!專家建議,預防心臟病,我們還應該學會“情緒管理”。
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周傳偉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起病例——
一位患者說:“50歲那年,我的心臟就不行了,發過一次劇烈的心絞痛,持續超過了20分鐘,用硝酸甘油都不管用。醫生說我是不穩定性心絞痛,離心肌梗死不遠了。我不吸煙,很少飲酒。喜歡吃葷,但也不多。血糖、血脂指標也不高。我找不出自己發生心臟病的原因。”
“愛生氣嗎?”看病時,醫生問。
患者回答說:“真被問著了,我就是有好生氣的毛病,而且總是把氣憋在心里。就說那次心臟病發作吧,是因為單位分房子,有套大一點的,本應該分給我這個正高職稱的,可領導偏偏分給了他未來的女婿。我很生氣,但胳膊哪能擰過大腿?忍了吧!這口氣就憋到心里去了?!?br/> 周傳偉介紹說,心臟就是怕生氣!美國一項跟蹤調查發現,除去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A型性格(易急躁,易怒,好激動,不能容忍自己看不慣的事情,也就是愛生氣)的人冠心病發病率,比B型性格(不爭強好斗,慢條斯理,緊張工作后能愉快地休息,拿得起放得下,能自己寬慰自己)的人高2倍。
原因何在呢?原來,心臟跳動不僅受竇房結的指揮,還受神經系統的調控。下丘腦的職責有點像國家總理,它接到大腦司令部的指令后,通過自主神經系統,指揮著機體全身的機能活動。
自主神經系統主要是一對功能互為拮抗的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心臟交感神經興奮時會釋放激素(如腎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細胞和傳導系統,產生諸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壓、增強心肌收縮力等作用。
而心臟副交感神經興奮時,會抑制心臟交感神經激素的釋放,心臟就會心率減慢,血壓降低、心肌收縮力降低等。
人若持續地處于抑郁、生氣、悲傷、緊張、壓力等不良情緒中,會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使心臟在持續應激狀態下超負荷工作,心肌以及血管內皮細胞卻得不到應有的適時修復,長此以往心臟就會產生各種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