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人容易便秘,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便秘也越來越常見。專家指出,調整飲食結構和改變生活方式是兒童改善便秘的重要途徑。
便秘的孩子越來越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便秘而來就診的兒童是越來越多。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腸道科主任盧秉久指出,如果孩子每次排便間隔超過48小時,經各方面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即可視為便秘。便秘時間長了,會導致孩子食欲減退、腹脹甚至腹痛、頭暈、睡眠不安等,嚴重的會出現脫肛或肛裂出血,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
日本研究者曾指出,兒童便秘會變得“呆頭呆腦”。研究中發現,2至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友。經常性的便秘,兒童會感到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其注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秘不適上,所以會對外界事物淡漠而顯得“呆頭呆腦”。
學習壓力過大也會導致便秘
盧主任認為,兒童便秘多是功能性的,進食過于精細、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偏少是造成兒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便秘與進食的成分關系密切,蛋白質過量而碳水化合物不足,使腸發酵菌相對減少,影響發酵,大便呈偏堿性,干燥而致便秘。另外精米、精面粉較全谷類,渣滓過少,常吃也會導致便秘。”盧主任指出,兒童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室外活動過少,長時間看動畫片、玩游戲,使精力過于集中而忽略排便。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過度吸收,也可以引發便秘。此外,上學的兒童容易因學習壓力、生活緊張等情緒因素出現便秘。
排便時要專心
據盧主任介紹,治療兒童便秘,還是應以調護為主。首先要盡量調整飲食結構。孩子的飲食要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纖維的食品。其次,讓孩子多做戶外運動,因為運動可促進腸胃的蠕動。最后,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使直腸活動形成條件反射。對3歲以上排便不暢的孩子可考慮蹲位排便,有利于大便通過。解大便時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給孩子看電視、聽音樂、講故事、看圖書等。
專家小妙招
“解決孩子便秘,軟化大便是關鍵。”盧主任提醒,可適量服用蘆薈軟膠囊、麻仁軟膠囊,外用開塞露,但不提倡長期用藥。因為長期用藥不僅會對胃腸黏膜造成損害,孩子還會產生依賴性,使便秘的癥狀越來越嚴重。盧主任在此推薦幾個實用小方:
1.食療小方
【材料】 蘇子5-10g、決明子5-10g、杏仁5-10g,蜂蜜5-10g。(體重30公斤以下兒童各5克,30公斤以上者各10克)
【功效】 方中蘇子、杏仁降肺氣潤腸通便;決明子清肝火潤腸通便;蜂蜜健脾和胃潤腸通便。綜合全方,具有降肺氣、通腹氣、潤腸通便的功效。
【制作】 將蘇子、決明子、杏仁用紗布包好,放入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開水沖泡,代水飲,或用電熱杯煮沸飲用。
2.推下七節骨
沿著孩子脊椎,從第12胸椎向下推到尾骨,用力要適中。每天早上推1次,每次5—10分鐘,能夠提高孩子胃腸功能,促進排便。
3.腹部按摩法
右手四指并攏,每天在孩子的肚臍周圍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每次5—10分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