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印堂是人體幾個重大經絡的匯集之處,是人體氣血運行情況的外在標志。而氣血影響著我們的應變能力、形象氣質和情緒,間接也就決定我們是“走運”還是“倒霉”了。
醫家慧眼看“運勢”
周末去采訪武國忠醫師,正趕上他在為幾個因意外而脫臼或骨折的病人治療。病人在接骨環節中疼痛難忍,等他們安靜下來靜養時,我走過去跟他們聊聊天,也順便寬慰他們一下。有個病人提及:“我出事那天早上照鏡子,發現自己印堂發暗,結果真就倒了這么個霉!您說這是不是巧合?印堂發暗真的就不走運嗎?”周圍人也發出類似的附和聲。我莫名其妙,不知如何應答。
武國忠醫師插話道:這真是一個好問題!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印堂飽滿發光的人所謂“運勢”好,印堂發暗的人所謂“不走運”,其實是有醫學根據的。
印堂——氣血運行的晴雨表
印堂,就是我們兩眉之間的那個小區域。這里非常敏感,我們可以用一根手指離著幾毫米指著此處,不碰著,這里都會有感覺,時間長了,還會眩暈。印堂為什么如此敏感?因為印堂這一區域,是人體幾個重大經絡的匯集之處: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足陽明胃經起于鼻旁,都要經過印堂,任脈也要從印堂正中穿過。我們知道,膀胱經主人一身的陽氣,任脈主人一身之陰,胃經多氣多血;而且,前額還直接對應于人的足陽明經。不僅印堂,而且包括人的整個前額,都是人體氣血情況的一個外在標志。
武醫師說,從印堂可以看出人體短期內的氣血狀況,從額頭可以看出人體一個較長時期內氣血的情況。
氣旺→神足→心歡→事順
當我們氣血充盈的時候,印堂會很飽滿;當我們氣血運行順暢的時候,印堂會微微發紅。反之,氣血不足的時候,我們的印堂會微微下陷,氣血運行不暢的時候,印堂就要發暗了。所以說,印堂下陷、發暗的時候,就是我們體內氣血不足或不暢的時候。氣血影響我們的應變能力、形象氣質和情緒,繼而決定我們是“走運”還是“倒霉”。
一是氣血不足或不暢時候,人會變得稍微遲鈍一些,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會差一些,因此,很容易出意外。比如開車的時候,明明看見前面有輛自行車橫穿馬路,氣血充足、眼疾手快的人就把車剎住或巧妙地從自行車后面繞過去了,有驚無險,事后還得意地想:“很幸運,沒撞上。”氣血不足的人,這時候就要打個愣神,結果,0.1秒鐘的耽擱,就出事故了,這不就倒霉了嗎?
二是氣血不足或不暢的時候,人的氣質也變了,精神頭也少了,親和力也弱了,印堂發青,讓人覺得此人臉上有一股晦氣。這樣,容易給他人帶來不好的印象,從而影響自己做事。氣血好的人就不同了,你瞧他滿面紅光,笑容燦爛,大家都樂意接觸他,跟他做朋友,好運自然也就由此接踵而來了。
三是氣血充足而通暢的人心里也會感覺滿足而舒暢,反之,氣血不足不暢,心里也會有一股不平之氣或者不順之氣,于是人變得容易起急,遇到一點不滿的事情就發火。結果,往往不是動手打人,就是被人打,最后都得上醫院,一面乖乖接受治療,或者掏錢賠償,一面抱怨“印堂發暗,運氣不好”。其實,這只是氣血不好。
后天也能生“福相”
如果一個人氣血一直都很充足而順暢,那么,他的額頭則是锃亮發光、血色勻和,而且很飽滿。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天庭飽滿”,這種相貌是福相,這種人也必然很聰明。反之,他的額頭上則會隱隱發暗,也更容易起皺紋。這就需要長期的調養了。天生氣血充足的人,額頭都會很寬,而且會越來越寬,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哲學家式”的額頭,這種人會有超乎常人的智商、精力和意志,我們看毛澤東主席、還有香港的霍英東老先生,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不就是這樣的額頭嗎?寬額頭的偉人、企業家、學者比比皆是,他們先天過人。當然,因身體虛弱或遺傳因素而脫發或禿頂也會造成額頭越來越寬,這又另當別論了。其實,我們一看就能分辨出來。這些人的寬額頭,一般不夠飽滿锃亮,或者血色不勻,或者皺紋布滿,根本不是氣血充足所致。
談到這,武國忠笑了,他告訴我們,如果朋友們發現自己屬于氣血充足型的寬額頭,那么恭喜你,你先天過人,好好努力吧!不過,你如果稍不注意,也會有印堂發暗的時候,可得小心啊。當然額頭窄一點也沒關系,后天還能補救的,只要你的印堂一直飽滿紅潤,同樣可以身心健康,一帆風順。
舒展眉頭,笑對人生
當然,如果印堂或額頭過于發紅,不該紅的時候紅了,紅得不正常,那也不是好事。比如一位著名的體育教練,六十多歲了,患的是癌癥,整個前額布滿皺紋,卻紅得很厲害。這就是不正常的紅了,這其實是陽明經有熱的標志。在開藥治療的同時,平時沒事就用手指推一推印堂,從下往上推,這樣既可以改善全身的氣血,又可以清陽明經之實熱。而對于陽明經實熱不明顯的人,不建議這么做。
那肯定有人問了:“我們一般人該如何做才能使印堂不至于晦暗呢?”武醫師告訴我們,很簡單,只要保持歡喜心,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皺眉就行了。眉頭一皺,印堂不就擰起來了嗎?那樣的話,氣血也就擰起來了,弄不好,一切都得擰起來。
上醫治未病。古代大醫仁人不僅要讓病人把已經擰住的氣血重新解開,把已經發生的傷痛重新撫平,還要教人們從一開始就別把氣血擰住,別讓傷害發生。那么讀者朋友,首先你不能讓印堂擰住了,無論遇到什么事情,讓我們舒展著眉頭,眉清目朗地去面對吧!
【超鏈接】
—— 最簡單的美容養福之法——
大道至簡。元代太醫忽思慧《飲膳正要》中記載了一個普適性的養生美容方:“凡夜臥,兩手摩令熱,摩面,不生瘡點。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皺少顏多。”即夜晚就寢前,靜下心來,使勁搓手十幾個來回,再迅速趁熱把手捂到臉上。之后,在臉上輕輕按摩。注意,不是搓臉。搓臉時,臉與手之間有摩擦,而按摩時,手是一直緊貼在臉上,是臉的皮下組織隨手的活動而活動。重復三次或以上。這樣堅持下去,臉上是不會起雀斑、痤瘡、毛囊炎、癤子之類的東西的,原有的瘡點和斑紋也會漸漸消失,皺紋不容易長出來,而且臉上會紅潤、光鮮、美麗。
為什么會有如此效果?《黃帝內經》講,頭為諸陽之會。面部的經脈有:督脈在正中,手陽明大腸經繞口鼻,足陽明胃經繞口鼻至目下,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循行于眼耳間,足太陽膀胱經從頭頂下行到內眼角。面部皮膚的光澤度和健康度,就取決于這些經絡氣血是否暢通周流。而手掌上也有三條陰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太陰肺經。搓熱的手上會產生美容的物質,溫濡了面部的經絡,增強了它們的活性;受到了溫濡的臉上也會迅速產生護手的因子,使手掌不易老化、角質化。而且,五官的形狀和布局也會潛移默化的合理調整。